书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章(2/3)

包袱,姐姐我正为这事发愁哩。

”苏婧婧说着,眼睛都有些潮红了。

黄一平心陡然向上一提,想,苏婧婧能够同他说这些,是拿他没有当外人。

可是,他又有点隐隐担忧,生怕她接着说出什么,会让他无能为力或左右为难。

果然,苏婧婧接着诉苦道:“我现在也算是想开了,跟着你姐夫这样的清官,就得做好受穷受苦的准备,也不能有什么像样的业余爱好。

现在,我已经决定忍痛割爱,把这些藏品出手,却又苦于一时没有合适的渠道。

前一阵,倒是不断有文物贩子上门,可是这个便宜能让不认识的外人随便占吗?毕竟,这都是些货真价实的宝贝,不是金钱所能衡量和交换的,唉!说了也不怕你笑话,阳城那边要是有合适的熟人喜欢这个,你可以顺便帮助介绍一下,就当婧姐我卖你个人情呗!” “啧啧!这多可惜!不过,既然婧姐这么信任和看重,我一定把这事放在心上。

”黄一平没容自己有半点犹豫,赶紧接过话头。

15 利用难得的空闲,黄一平在阳江呆了大半天,与苏婧婧聊得相当投入,除了书画、收藏,自然再次听她聊了爱情与家庭。

这样的聊天,于黄一平而言,当然并非无意义的闲聊。

作为一个曾经沧海的秘书,他虽然努力告诫自己,不要存多少政治上的野心,尽量弱化仕途欲望,可是,眼下毕竟身在江湖,很多事并不能完全撒手,更不似流放党校时那样破罐子破摔。

现在,既然重新回到市府,廖市长夫妇对自己又这么好,自然应当充分利用好这种关系,既是报答对方,同时也为自己的前途做铺垫打基础。

通过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聊,黄一平对廖志国夫妻有了进一步的熟悉与了解,而这种熟悉、了解,不光是针对喜好、特点,也包括了弱点与软肋,有时后者甚至比前者更关键、更重要。

廖志国的弱点是外表强悍,其实耳根子很软,听不得恭维话,其最大的软肋便是“妻管严”。

说得直白一点,他的这个市长官位,有一半话语权被妻子掌握,苏婧婧对他具有绝对的制约。

因此,黄一平靠近苏婧婧,实质上等于贴近了廖志国,重新进入了权力核心。

对于自己在夫妻关系中的强势,苏婧婧一点也不讳言。

“当年你姐夫那样穷困潦倒、土里土气,我能答应结婚绝对是他的福气哩!” “别看他现在当了市长,在你们阳城几百万人面前人五人六的,当初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才追到我的哪!” “要不是遇到姐姐我,他廖志国能有今天这样的前途?充其量,不过是乡下的一个普通乡镇干部罢了。

” “为了他的前途,我做出了太多牺牲。

如果不是为了他的工作,我现在也不会是这个样子嘛!”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氛围里,苏婧婧屡屡对黄一平如此抱怨。

这种抱怨的前奏,无一例外是从回忆当年的恋爱故事开始,如果将其标注一个新闻化标题,似可名之《落魄王子与白雪公主》。

关于廖志国与苏婧婧的故事,除了两位当事人的直接叙说外,黄一平还听过别的版本,是阳江官员在一起开会时的闲聊,虽然细节不尽相同,关键处倒也相差不多。

据说廖志国当年发动爱情攻势时,苏婧婧正在大学里读书,前者底气相当不足。

试想,一个艺术院校的女生,长相尽管不是十分出众,但由于从小在城市长大,又出身官宦家庭,清丽气质摆在那儿,身边终归少不了成群追求者。

那些追求者中,自然不乏趣味相同、相貌堂堂、门当户对之辈,都是真正堪称白马王子的俊男。

何况,苏婧婧是家里的独生女儿,从小备受宠爱,也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任性脾气。

按说,对于父亲看好的这个土老帽儿,她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然而,正如俗语所言:一家不知一家事。

此时的苏家,也是一个特殊家庭。

就在苏婧婧初中毕业那年,母亲因为一场大病不幸撒手而去。

临终前,母亲最放心不下的是女儿,直到咽气前眼睛都还瞪得老大。

苏老主席知道妻子的意思,一手拥着女儿,一手握着奄奄一息的妻子,动情而坚定地表示:“你放心,今生今世,我唯与女儿相伴,绝对不会给她找什么后妈,让她受半点委屈。

”这一言,使老人终身未娶。

随着年龄的增长,苏婧婧慢慢体会到,父亲作为一个中年丧偶的男人,在外边政务繁忙、日夜操劳,回家后身兼父母两职,确实非常不易。

其时,周围也有很多亲友、同事、熟人,甚至包括省、市领导,频频劝说老人找个伴侣,苏婧婧心里也渐渐能够理解与容忍,可父亲就是一直不答应。

如此下来,她便觉得欠下父亲太多太多,更不知以什么方式才能回报。

恰此时,父亲看上了廖志国,有意将他由下属变成女婿。

为了力促此事成功,苏老主席一面动员廖志国主动进攻,一面苦苦劝导女儿不要被男人的外貌、家庭等表象所迷惑,选择丈夫应当具有长远眼光。

正是在这种特殊情绪、心理、外力的影响下,苏婧婧慢慢接受了廖志国。

不过,她觉得多少有点屈从的意思,因此从恋爱之初就对廖志国颐指气使,始终处于支配与强势地位。

直到现在,苏婧婧经常当着家里人的面,公开数落丈夫,即使黄一平这样的秘书在场也不例外,廖志国则从来不生气。

看得出来,廖志国对于苏婧婧,或许觉得颇多亏欠,因而才百般迁就、言听计从,甚至有所畏惧。

就黄一平亲眼所见,至少有一事足以为证——廖志国烟瘾很大,在阳城工作期间,每天基本保持在五十支左右,几乎达到烟不离手的程度。

可是,苏婧婧偏偏怕烟,嗅到烟味就会不停咳嗽。

为此,廖志国但凡进了家门,便坚持不抽烟,而且每次回家之前,必在阳城刷好牙,路上也不停咀嚼口香糖。

有时,苏婧婧感觉丈夫情绪不对,也劝他到楼上找个地方抽一支过瘾,而廖志国从来没抽过。

抽烟的人都知道,这种举动该要多大的毅力啊!还有,廖志国只要不出差或者没有重要会议、应酬,一般每个星期都会回去,有时中途还委托黄一平跑那么一两次,专程捎些阳城特产的芦笋、腐乳、麻糕之类,都是苏婧婧的喜爱之物。

对于自己的婚姻与家庭,廖志国在和黄一平闲聊时也偶有提起。

不难看出,他对自己当年一路过关斩将,好不容易获得的这个婚姻,感觉十分满足与自豪,毫不掩饰对苏婧婧的欣赏甚至依恋。

“什么怕老婆、妻管严,那都是扯淡!你说,这样艰苦努力得来的爱情,你能不珍惜吗?没有爱,没有感情,你能怕得起来?再说,她那样柔弱一个女子,你忍心让她生气、难受?唔?” 黄一平听了,莞尔一笑,表示赞同。

当然啦,数落归数落,强势归强势,苏婧婧对廖志国还是非常体贴、关心,这从廖志国的衣着上就能看出来。

廖志国虽然出身农村,却一点也看不出当年的土气,这全赖于苏婧婧的精心料理。

现在的党政官员,虽然不像解放初期和“文革”前那样单调了,可除了西装就是夹克,领带不是大红就是纯蓝,还是难免古板。

廖志国的衣着,因为有个艺术家的妻子,就显得与周围官员很不一样。

譬如,身为市长坐在主席台上,穿着与大家都一样深色的西装,别具一格之处却在一条米色围巾或者鹅黄领带上,一下就使他从人群里跳了出来,气质、风度提高好几个档次。

这种搭配,完全是由苏婧婧主导与操办,不可随意,更不容错乱。

因此,苏婧婧时常会特别交代黄一平,记得提醒廖志国,什么衣服搭配什么鞋子,何种领带搭配何种衬衫,等等。

另外,苏婧婧还喜欢帮廖志国织毛衣,也喜欢亲自下厨做他爱吃的菜。

有一次,黄一平应邀带着汪若虹、小萌到阳江玩,苏婧婧对汪若虹说:“一个聪明女人要想掌握住男人,关键做好三件事:一是管住他的钱,二是照顾好他的胃,三是装扮好他身上的衣。

别看女人手里这一根针、一团线,看似织的是一件普通毛衣,其实织的却是天罗地网,最终网住的是他的心。

” 汪若虹听了如风过耳,傻傻一笑了事,回家后还当笑话说与丈夫。

黄一平听了,却感慨万端,不由对苏婧婧心生佩服与敬畏。

他想,有这样的妻子,何愁丈夫不听话与就范。

正因上述特殊的历史背景,加之苏婧婧的精心经营,才决定了她强烈的干预、支配欲,而这种欲望不可避免地延伸到官场。

苏婧婧知道很多官场上的人和事,也喜欢谈论这方面的情况,而且黄一平发现,苏婧婧的那些议论,并不是随便说说。

但凡苏婧婧表示过好恶的事情,廖志国马上就会有直观的反应。

那个“鲲鹏馆”工程,就是苏婧婧不满于冯开岭在阳江的表现,撺掇丈夫还手的结果。

对此,苏婧婧也毫不讳言:“我这个阳江闲人,帮你们阳城出了不少点子哩,阳城人民可别忘记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哟!” 苏婧婧喜欢过问阳城的政事,却坚决反对廖志国在阳城收受人家的钱物。

为此,她一再叮嘱黄一平帮助把关。

感觉上,她的态度相当真诚,语气也很坚定。

可是,有一点却令黄一平有些狐疑:苏婧婧一面担心廖志国在阳城交友不慎,一面又多次希望黄一平带人来家里做客。

本来,他也觉得可能是客套话,没有在意,可是后来有几次,黄一平到省城出差途经阳江,或是趁着往阳江送东西的机会,顺便带过几个人上门,苏婧婧还真是非常热情,不仅留了吃饭、喝茶,而且一再邀请客人再来。

如此,黄一平慢慢感觉到,苏婧婧并非要把丈夫置于清水之中,她只是不希望丈夫在阳城惹是非,说到底还是控制欲在作怪。

刚才关于出让藏品的一番话,黄一平更是茅塞顿开,终于明白苏婧婧的意思了:她的那些宝贝藏品需要脱手,而且需要假自己之手寻找下家。

16 利用廖志国出国的机会,黄一平做了一件大事:“鲲鹏馆”的吹风、预热。

那天江大伟分工之后,黄一平马上拟定了一个关于“鲲鹏馆”工程预热的计划,经江大伟手里过了一下,送交廖市长审核同意。

接下来,着手实施这个计划的重任,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在黄一平肩上。

关于“鲲鹏馆”的名称及其具体计划,目前还只有廖志国、江大伟、黄一平等少数几个人知情。

这么一个大家伙,所谓吹风、预热,并不宜直接端出、直道其详,而只能先绕点弯子、兜点圈子,搞些声东击西、暗渡陈仓之类的迂回战术,慢慢将包袱抖开。

所幸的是,廖志国在出国前,已经利用某个较为恰当的机会,分别征求过市委书记兼人大主任洪大光、政协主席丁松的意见,虽然采取的同样是模糊战术,可两位关键人物的表态还算积极。

“行,你是市长,政府那边的事你尽管放开手脚干,我肯定做你的坚强后盾!外边都说阳城市委、市府关系不睦,那是胡乱猜测、别有用心嘛。

我可以拍胸脯向你保证,今后的阳城委、府就是一个整体,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洪大光说得非常诚恳。

“其实,加大文化体育项目的投入,我也早就有此设想了,只是迟迟无法落实。

现在你搞,我全力拥护!政协这边虽然没有什么实权,可做你的吹鼓手还是可以的呀。

不过,我要提醒你,政府做事向来艰难,你说一他说二,想法再好也是枉然,一定要当心有些人做绊脚石哟!”丁松那边,表态也不含糊,只是没忘给老对手来一下。

洪大光、丁松等几个关键人物,由廖志国亲自吹了风,表面看顺风顺水。

其实,廖志国知道,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这个项目,无论体量还是资金,都是阳城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工程,一旦真正启动,决不会一帆风顺,铺垫、准备工作一定得做到位,否则极有可能胎死腹中,或者煮成一锅夹生饭。

因此,廖志国一再吩咐江大伟、黄一平:“基础工作务必做扎实,须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渠道,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

有的时候,民意比领导层的意见更加重要!” 私下里,廖志国又撇开江大伟,个别叮嘱黄一平:“这个事情,其他人做不合适,我也不放心,只有你多挑些担子。

对于工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要开动脑筋多出些思路,把理论、舆论基础打牢固,关键是要为工程的立项找到合适的名目,名正才能言顺,言顺才能事成嘛。

这个事情,你放开手脚大胆做,有什么问题一切由我负责。

唔?” 有了廖志国给的这颗定心丸,黄一平便放开手脚行动起来。

当今社会,民意、官望、舆论三者关系甚为复杂。

有时民意影响官望,有时官望左右民意,而舆论则常常既影响民意、又左右官望。

因此,谁掌握了舆论工具,谁就拥有了绝对话语优势。

可是,说到时下的舆论,如同大海里漂着的一叶小船,浪来追浪,波去逐波,东风东漂,西风西行,往往并无自己固定的航行轨迹。

就拿廖志国的“鲲鹏馆”工程为例,说好了是民心工程、便民实事,反之,如果舆论导向偏了,则很容易被解读成政绩项目、面子工程。

因此,这就需要恰当地制造、引导舆论,让民意顺着既定的方向前行,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要给此工程寻找到足够充分的理由。

换言之,造舆论与预热,相当于给这个工程从“形而上”的意义上先行奠基,理由找得越充分,基础便越牢固。

黄一平在阳城市府工作十多年,近年又跟着冯开岭这样一位极度重视舆论宣传的领导,这方面的路数自然相当熟悉。

他花了些时间上网查询,选择近年具有全国影响的几大工程,下载了大量资料,很快便从几个不同角度,找到“鲲鹏馆”项目应该建、必须建、而且需要尽快建的若干理由—— 其一,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

阳城是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群众文化先进市,什么京剧之乡啦,绘画之乡啦,山歌之乡啦,几乎每个县都有类似的荣誉称号,基层乡镇更有若干获得全国或省里命名。

而且,阳城本身就是全国闻名的体育之乡,光是奥运冠军就出过好几位。

可是,与此极不相称的是,全市文化、体育硬件设施却严重短缺。

此前数年,市文化局、体育局已经多次打报告再三申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提案反复呼吁,要求改建陈旧落后、拥挤不堪的演出和竞赛场馆。

无奈,现有场馆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且基本都坐落在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域,改造和扩建难度非常大。

因此,每到人大、政协例会,收到的提案一年比一年多,疾呼的声音也一年比一年高,有些措辞相当尖锐、激烈,到末了却依然束之高阁、无人过问。

这次,黄一平特意从阳城人大、政协网上,把这些陈年提案下载打印出来,又让文化、体育部门提供一套数据翔实、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的材料,证明阳城市区的文化、体育场馆之改善确已到了十万火急的程度。

这样的呼声,自然极具民意性,更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

其二,巧打“协助省城办赛事”的旗号。

N省是东部有名的大省,近年省委提出了“经济强省、科技强省、文化强省”的口号。

经过不懈努力,省城获得了五年后举办某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资格,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场馆。

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像这样规模的体育赛事,虽然是以省会中心城市的名义申办,却因为场地、时间、人流量的限制,不可能所有项目全部放在省城,有些比赛项目必须分散到周边城市。

因此,省里提出了“全省办赛事”的口号,而周边好多地级城市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借此东风争办某个单项,一展各自的城市魅力。

阳城距离省城只有两小时车程,又是闻名遐迩的体育强市,如果能够争取到更多竞赛项目,那将是一次展现良好国际形象的绝佳机遇,相当于借人家的鸡生了一窝金蛋。

可是,争取此类赛事并不只是嘴上说说,也不看你拥有多少奥运冠军,关键要看你有无必备的硬件,其中最为核心的硬件便是场馆。

话说回来,如果阳城有了“鲲鹏馆”这样的建筑,那么争办若干个比赛项目,自然在情理之中。

其三,抓住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契机。

阳城地处江北,与江南隔江相望。

过去,南来北往的人、车、物但凡要从阳城过江,非得先在轮渡口排上半天队,而后通过驳船慢腾腾摆渡过去,有时遇到风雪雨雾之类的恶劣天气,等上三两天也是家常便饭。

那时,大家都有一个观念——阳城之所以吸引不了人、留不住人,完全是因为交通不便。

前两年,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阳城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可是,大家又发现,交通便利了的阳城,还是吸引不了人、留不住人,很多从阳城过境的车辆,呼啦一下就从大桥过去了。

因此,阳城人这才领悟,阳城真正缺少的是把人留下的资源。

现在,眼看着周边城市纷纷搞了好多影视城、游乐城之类的人造景点,相继捧回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的牌子,阳城也提出了创建目标,无奈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便很难将游客量、消费额之类的数据拉上去,创建口号提出好几年,成效总是不明显。

现在,如果搞成“鲲鹏馆”这样一个地标性场馆,经常举办一些大型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一定可以吸引周边地区的客流,从而带动整个旅游业,何愁捧不回那个梦寐以求的牌子。

四是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为了证明“鲲鹏馆”可能产生的巨大效应,黄一平专门“拿来”了一些外地的成功经验。

比如,上海滩上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建造之初的几年间,每年都为这座城市带来数以百万计的旅游人流,产生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大得惊人。

即便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外地人到了上海,也仍然要花费数十上百元,到那座雄伟建筑上鸟瞰一下。

目前刚刚建成的北京奥运系列场馆,虽然虚席以待即将举办的奥运会,暂时不接待旅游参观者,可是盛会之后巨大的后续效应完全不难想见。

一江之隔的阳江,几年前搞的那个外形酷似航空母舰的商贸大厦,是当时全省最宏伟、最漂亮的建筑,被阳江人自豪而亲切地称为“航母城”。

就是这个“航母城”,因为其独特的地标性特征,不仅成为一个庞大的购物、商展中心,而且还吸引了众多国际国内知名的公司总部集聚办公。

如今,在中国东部地区,只要一提到阳江,大家都知道那个独一无二的“航母城”。

同样,“航母城”也给阳江城市形象增分不少…… 17 对于黄一平选择的这几个角度,廖志国非常满意。

“很好!切入点选得不错,虚实、远近都考虑到了。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是项目未动舆论先行。

现在,既然预热的方案成熟了,就可以考虑把声势造起来,先从本地媒体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加温。

凡是涉及这方面的具体事务,你大胆打着我的旗号,全权处理与负责。

唔?”廖志国出国前如此叮嘱黄一平。

现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回到过去当女神

前世冷酷的魁梧壮汉,今生变身成妖娆萌妹。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征服世界,音乐、电影、小说、游戏,男女粉丝通杀,制霸全球娱乐业的偶像天后。 诶诶?!天降系毒舌萝莉与腹黑系青梅竹马的惨烈修罗场?! 等等! 女友的母亲居然也想来掺和一脚?! 白晓笙:过往的勇士,被我的美貌迷住了吗? /

仙炖

不是炒菜文,不是蒸菜文,不是炖菜文,真的不是做菜文啊啊! 一个怕脏怕疼,怕虫怕鬼的女纸,穿越到了竞争残酷、妖兽遍地的修仙世界该怎么办?! 林卿:仙途漫漫,且看我如何坚强起来,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吃瓜女配之路!不过五四,我真的没有聚财的血脉吗? /

顶级掠食者

真正的顶级掠食者,掠夺最好的生存资源,捕食最顶级的猎物 188男团第11本来啦~ /

大豪门

一个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修真领袖宗门,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位精通相术医道风水占卜的修真天才,要如何振兴这个已经彻底没落的宗门? 这是一个曲折的故事。 相信会很好看! /

驱魔人

人生如棋局,不过是场游戏,但如果你遇到的是接踵而至的凶局、诡局、危局、死局呢?丝丝入扣、层层揭谜,水底缠绕的长发、镜子前被剥去面皮的少女、凶厉诡异的海豹人、地下室里的莫名黑影......夏日里带给你彻骨阴寒。深夜读书,能听到的只有你砰、砰的心跳 /

我的老婆是军阀

颠覆晚清,弄权庙堂,羽扇纶巾,谈笑间翻天覆地。 萝莉天下,调教军阀,风花雪月,一曲江山觅知音。 参军出品,必属精品。 一部开国皇帝的奋斗史,一部中华文明的开拓史。 不一样的穿越文,轻松过瘾和历史厚重谁说不能兼得?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