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九卷 王者之上 第五章 天知地知(3/3)

众太监见得密道工事浩大,想起老祖宗的功力,莫不大感得意,都觉与有荣焉。

房总管干笑道:“刘公公真是了得,当年若非棋差一着,今日当家作主的便是他了。

” 唐王爷哈哈一笑,道:“听公公此言,可是想有为者亦若是啊?”房总管吓得脸色惊白,道:“万万不可,咱家的命是用来吃饭的,你可别拐我。

”说笑之间,地道一路向前,慢慢再过百来尺,地底湿气转重,四下更是恶臭四溢。

众太监忍耐不住,一个个相互指骂:“是谁放屁?”、“是你!”、“不是我!”房总管骂道:“闭嘴,这不是屁,这是沼气。

” 地底沼气乍然涌现,房总管呼吸不畅,连提了几口真气,却都打不开胸口郁闷。

转看众太监,更已头晕眼花,脚步全慢了下来。

房总管心中担忧,忙道:“王爷,前方沼气更浓,咱们……咱们还要走下去么?”唐王爷早已气喘吁吁,他摇了摇手,嘶哑道:“撑下去。

今夜不能过关,咱们又得等一年。

”正统皇帝等闲不出宫,若非一年一度的祈雨法会,今夜绝无良机闯入宫中。

房总管情知如此,只得喝道:“快走!快走!大家加快脚步!别耽搁了!” 前方恶臭扑鼻,已是难以呼吸,可朝廷秘辛便在眼前,只消到了密道尽头,当年刘敬何以失利,隆庆皇帝何以建造此间密道,种种谜团都能一举揭破。

众太监鼓起了勇气,低头狂走,那唐王爷也给人背了起来。

正走间,忽听前方传来惊呼,众太监大喊道:“总管,没路了!” 房总管急忙上前,惊见前方道路多了一块巨岩,已将去路堵死。

他嘿地一声,没料到去路已给封死,赶忙喊道:“大家一起过来,把这大石头推开!”总管一声令下,众人全数涌上前来,一个搭着一个,齐心合力来推。

听得“喝啊”、“喝啊”之声不绝于耳,奈何太监尖叫、王爷喘息,高手低吼,那巨石却是闻风不动。

四下沼气益发浓烈,众太监难以呼吸,想要退出去,却又怕支撑不过,便在甬道里乱挖泥土,盼能掘出生路。

猛听嗤地一声劲响,地下喷出泥水,甬道两旁的土石纷纷坠落,土质竟甚松软。

众太监大喜道:“有路走了,快挖!大家快挖!” 软土深掘,甬道深处便传来异响,仿彿龙吟悲鸣,房总管大惊失色:“住手!别再挖了!” 房总管迟了一步,听得轰轰怪响,甬道深处土石坍方,竟已堵死了去路。

可面前泥水却越淹越高,转眼已至膝间。

众太监哭喊叫嚷,欲朝甬道后方奔逃,偏又无路可走,只得大哭道:“总管!总管!救命啊!”房总管早已慌了手脚,赶忙出力来推巨石。

正慌乱间,忽地触到了一行刻字,依序摸去,见是:“江充灭刘敬于此”。

“死定了啊!”地道里哭声震天,房总管也是愕然苦笑,看江充为人何其谨慎,想他当年察觉此间机关之后,必定命人在出口处设下埋伏,果然今夜“死江充杀活总管”,东厂又得二次覆灭在此。

众太监不愿等死,只能扑在巨石上,拍打哭喊:“救命啊!快来人救命啊!” 眼看便要全军覆没,忽听一人道:“瑞……瑞佐,上前开道……”刷地一响,一名矮子拔出了长刀,从人群里挤了出来,正是那东瀛武士上来了。

倭刀锋锐异常,高手练至绝顶造诣,往往能一刀断岩,以这“瑞佐”的功力而论,或能让众人脱困也未可知。

房总管大喜过望,忙道:“大家靠墙站着,别挡路。

” 泥水渐渐上涨,已至腰间,情势更见艰困。

那瑞佐涉水走来,停在巨石之前,慢慢屏气凝神,猛听“喝啊”一声怪吼,烈风破空声大作。

看瑞佐持刀过顶,重斩而下,众太监自是欢呼叫好:“成啦!” 众太监急急围拢来看,正等着大石碎开、天崩地裂之象,哪知半晌过后,却见大石头仍旧好端端地蹲在那儿,除了石面上多了两道刀痕,交会十字,其余别无异状。

房总管气得泪眼渗出,骂道:“混帐倭寇!除了会欺负太监,却还成什么用?咱家先宰了你!”正咒骂间,猛听铿地一声金响,一柄兵器从人群里刺出,只见岩石上多了一柄金锥,看那锥头所入之处,赫然便是适才斩出的十字痕心。

“喝啊啊啊!”人群里站着一条壮汉,看此人肤色蜡黄,好似是个南洋人。

他拿起了脑袋,咚地一声重击,脑袋如同铁锤般撞下,那金锥受了大力,竟尔慢慢没入岩中。

众太监欢呼喊叫:“铁头功!咱们有救了!有救了!” 咚咚敲击之中,金锥深入石心,已达数尺。

那南洋力士将金锥奋力拔出,石面上便留了一个深孔。

便于此时,又是一名随扈上来了,看此人瘦巴巴的,手上拿着一只大竹筒,却也不知有何古怪。

正疑惑间,那人弯下腰来,将竹筒置于石面缺口,跟着深深吸了口气。

呼吸之间,那随扈胸腔鼓起,越涨越大,骤然间,气息吹送,竹筒里一股黑色粉末飘出,满是辛辣之气。

房总管大吃一惊:“火药!”话声甫出,便已向后奔逃,众太监亡命不落人后,自也呼爹喊娘起来。

“救命啊!”轰隆一声巨响,震耳欲聋,一股烈风从身遭刮过,向外窜出。

须臾之间,大石崩坍,天摇地动,泥脏臭水倏忽泉涌,便将众人一齐冲刷出去。

“妈呀!”房总管一马当先,第一个被冲了出去。

他趴在地下,浑身烂泥,想起自己九死一生,全是为了朝廷的大秘密,不觉咬牙切齿,正四下搜寻机密间,忽听耳边传来啜泣声:“呜呜……有坏人……” 房总管呆呆地抬起头来,眼见自己身处一座谷仓之中,地下铺满稻草,草上躺了个衣不蔽体的少女,少女身上又压了个衣衫不整的男孩。

二人满面惊惶,也正朝房总管瞧来。

“什么玩意儿?”房总管呆了,少男少女叠罗汉,谷仓里来个不亦乐乎。

房总管呆若木鸡,想起自己九死一生,却是这么幅景象等在眼前,霎时翻身起跳,便已冲向唐王爷,狂怒道:“他奶奶的王爷!这……这就是咱们朝廷里的大秘密?” 唐王爷也是一脸狼狈,他给随扈搀扶起身,眼见小男小女缩身相拥,十分惊惧,自也是满面迷茫。

他左顾右盼一阵,方才喘道:“两位……两位莫怕,我们是朝廷命官,不知……不知两位高姓大名……”那少年颇为老实,喃喃便道:“我……我叫杨阿中……”说着又朝少女一指,羞涩道:“她……她叫阿香……是我的姑娘……” 正害怕间,忽见房总管色眯眯地盯着少女,似有意图,那少年不由大惊道:“你干什么!别碰我的阿香!” “碰你个屁!”房总管恼火了,尖叫道:“谁想碰你的阿香了!公公只想碰你!”说着将少年揪住,全身乱碰一通,喝道:“快说,这是什么地方?”少年骇然不已,万没料到此人不爱女色,专只冲着自己来,含泪哭道:“这儿……这儿是小镜湖……” 房总管转身去瞧庙外,只见附近有处沼泽,芦苇丛生、泥泞遍地,想来适才的沼气便是这儿来的,一时心下更怒:“小净湖?净你个大头?这分明是个泥巴沼!”正要乱碰严惩,却听唐王爷道:“对了,就是这儿,是这个地方没错……” 众太监微微一愣,全都安静下来了,不知小镜湖有何悬疑之处。

唐王爷深深吸了一口气,又道:“小兄弟,这儿以前是座破庙,对么?”那少年讶道:“是啊,那是我小时候的事了,你怎么知道的?”唐王爷嘘了口气,道:“对了,当年刘敬就是以此为根据地。

” 地方对了,庙是破庙,湖是镜湖,虽已时移物换,仍能看得出昔日端倪。

房总管皱眉道:“王爷,再来呢?您不是说这儿有个什么狗屁诅咒?”唐王爷自也参详不出,他在谷仓里走了一圈,沉吟道:“是这样没错……宝石的主人告诉我,她说咱们只消离开密道,随意找个人一问,便能找到当年遗下的线索……慢慢也能解开谜团……” 房总管气极反笑,道:“随意找个人问是吧?”说着将那少年揪了起来,喝道:“臭小子,快招!朝廷最大的秘密是啥?说!”那少年哪里知道什么?一时高喊救命,那少女急急上来抢人,尖叫道:“你做什么?快放下他了!” 正打闹间,谷仓外传来脚步声,听得一人喝道:“杨阿中!你拐带我的阿香,却是想找死么?”另一人又道:“没错!朋友妻、不可戏,你玩弄阿强的女人,你还想活么?”说话间谷仓大门打开,一群少年手持棍棒,蜂拥而入,正要找杨阿中算帐。

却见面前站着一个泥巴也似的黑人,左手拎“阿中”,右手提“阿香”,兀自凶眼瞧望自己,众少年魂飞魄散,大惊道:“鬼啊!” 房总管哈哈大笑,左擒右抓,宛如饿虎扑羊。

眼看其中一个唇红齿白,忙抛下了少男少女,将之搂入怀中,喝道:“臭小子,快给我从实招来!朝廷最大的秘密是啥?” 众随扈见得无聊戏码,莫不掉头走开。

房总管玩得兴起,便只顾着狞笑。

可怜那俊俏少年本是来揍人的,此时给房总管全身乱摸一通,早已吓得白脸发红,红唇变白,慌道:“你……你要我招什么?”房总管狞笑道:“有什么,招什么,快给我说!”说着伸出手来,朝那少年腋下扒搔。

“哈哈……哈哈……有有行,我有秘密可招……”那俊美少年瞧着阿香,笑道:“我……我上个月也……也和阿香来过谷仓。

” “哇哇!你说出来了!”少女掩面大哭,少年满面惊羡,顿时杀来两名恶汉,吼道:“杨阿青!朋友妻,不可戏,我杀死你!”说着同心协力,将那俊俏少年架起,拳拳到肉。

那俊俏少年大声道:“你们别误会,她……她只是要贴补家用,我这是帮她啊!” “放屁!”砰砰连拳,杨阿中左右开弓,杨阿强飞脚直踢。

眼看杨阿青快没命了,房总管将两人挡了开来,笑道:“好啦、好啦,看你们三个如此成材,不如跟公公回宫吧,包管以后四大皆空,什么都不必争啦!” 那几名少年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兀自咬牙切齿,相互叫骂。

房总管则是笑眯眯地瞄望人群,只在物色中意弟子。

他见一名少年躲在人群里窥看,赫然也是个面如冠玉,样貌极为出众的,不由笑道:“你们这几个孩子长得倒好,真算是难得了,来,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阿明。

”那玉白少年样貌秀气,眼神却颇为傻气。

房总管最爱蠢小子,不由呵呵笑道:“阿阿咿咿,又是个‘阿’字辈的,小阿明,你姓啥啊?该不会姓‘阿’吧?”那少年忙道:“我……我不姓阿,我……我姓杨。

”房总管捉弄小孩一阵,哈哈笑道:“又是个姓杨的。

”正要揉捏面颊,却听唐王爷“咦”了一声,道:“等等,又来一个姓杨的?” 那阿明微感讶异,不知姓杨有何古怪,便道:“是啊。

”众人微微一愣,不知王爷何出此问。

那唐王爷却急急拉过了“阿中”,道:“小兄弟,你……你方才说了,你也姓杨?” 那杨阿中怒吼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老子杨阿中便是。

”说着卷起袖子,戟指大骂:“杨阿青,你纳命来吧。

”恶虎扑来,吓得阿青大哭道:“救命啊!杨阿根,快来帮我啊!” 又来了一个姓杨的,名叫“阿根”。

此人身强体壮,赤脚无鞋,当是做惯了粗活。

只是这人倒也古怪,如此粗活作惯的,肤色居然还颇为白细,倒似个天生晒不黑的。

唐王爷越看越是紧张,霎时取出了一只金元宝出来,大声道:“快说!还有谁姓杨!本人重重有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众少年呆了半晌,霎时全数大喊大叫:“咱姓杨!”、“咱也姓杨!”、“咱们通通都姓杨!” 杨阿明、杨阿中、杨阿青,人人争先恐后,忽听一个少女道:“我……我也姓杨。

”众少年大声吼骂:“胡说!你姓周!”那少女慌道:“我……我这是冠夫姓,我以后要嫁姓杨的……” 一片吵闹中,便算最漫不经心的也懂了,面前的孩子们都姓杨,不消说,附近必有一座“杨家村”,方才有这么一群孩子在此游荡。

唐王爷深深吸了口气,他撇过眼去,自与房总管对望一眼。

两人虽未启齿交谈,可彼此心里都明白,对方必也想到了那个名字。

响叮当的三个字,方今世上姓杨的当中,没人比他的权势更大,他的名字叫…… “杨肃观?” 破旧的农舍里,面前坐了个老头,约莫六七十岁年纪,他手持唐王爷送来的纸条,喃喃道出了“中极殿大学士”之名。

时近午夜,大批乡民窥看议论,瞧着茅屋里的情景。

只见八名护卫守在屋外,屋内则站着一十二名无须男子,再看桌边还坐了两个人,一个是唐王爷,另一个则是房总管了。

他俩面前也坐了个姓杨的,他是“阿中”的爷爷,乃是村中唯一识字的长者。

没人料想得到,密道外有个杨家村,相距不到五里,全村上千个乡民,却找不到一件新衣裳。

看此地如此贫苦,若非“杨阿中”等人带路,恐怕外人还不易找到地方。

面前的老者低头探看字条,喃喃地道:“杨肃观?你们要找他?”唐王爷频频颔首,自知朝廷里的杨姓必与此间有些干连,忙道:“劳烦老丈了,不知这位杨君可曾在村里住过?” “别急……先让我想想啊……”那老者揉了揉眼,喃喃苦思起来。

杨肃观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历任兵部职方司郎中、五经博士、太常寺少卿,目下则是内阁最年轻的大学士。

如此人物在前,那老者却始终说不出个道理,听他蒙蒙地道:“杨肃观……杨阿肃……杨阿观……”他掐指捏算一阵,忽问孙子道:“阿中,村里有谁叫‘阿观’么?” “没这个人!”杨阿中咬牙切齿,兀自瞪着门外的杨阿青,十分仇视。

唐王爷与房总管对望一眼,摇头之中,只得提笔再写字条:“那这个名字呢?老丈可曾听过?” “杨绍奇?”老丈眯起昏花老眼,蹙眉道:“杨阿绍……杨阿奇……”他掐指算了半天,却没了声息,想来也没听过这人了。

一连碰了几个钉子,房总管不由咕哝几声,唐王爷却不气馁,他提起了毛笔,又写了个名字出来:“这人呢?这个年纪长些,老丈也许听过?” “杨远?”老人定睛一瞧,不觉啊了一声。

唐王爷大喜过望,忙道:“老丈认得他么?”那老者喜道:“当然认得,还挺熟的呢。

”说着挥手暴喝:“杨阿远!过来!”听得喊声,人群里走出一名干瘦汉子,他伸进了脑袋,朝门里挥手而笑:“小人杨阿远,几位大爷找我么?” 唐王爷伸手抚面,房总管嘻嘻笑骂,一旁太监则是摸起了自己的空胡须,打了个哈欠。

住在京城的都知道,杨家的家长早就不见了。

十年前杨远到水定河边洽公,意外失足落水,就此溺毙无踪。

可怜堂堂的大学士,却只剩了一个衣冠冢,倘使面前的瘦汉真是“杨远”,那八成是恶鬼附身了。

眼看此远非彼远,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王爷自是一脸沮丧。

房总管凑头过来,细声道:“怎么样?还能查下去么?”唐王不愿无功而返,低声便问:“总管,杨远可有什么别字?” 杨远若真是本乡出身,平日用得必是小名。

便如“阿中”、“阿青”一般,只是时隔久远,杨远字什么、号什么,却是无人想得起来。

唐王爷满心愁闷,却也没辄了。

他喝了口热茶,正思索间,忽听众太监催促道:“王爷赶紧走吧,现下已是午夜了,天光亮前咱们定得回宫哪。

” 陡听此言,唐王爷本已起身,却又坐了回去,喃喃地道:“天光亮……天光……”房总管讶道:“王爷,你怎么了?”话声未毕,猛听王爷一拍桌子,暴喝道:“阿光!” 众村民咦了一声,面面相觑。

唐王爷深深吸了口气,迳自抓起了毛笔,火速写下三宇,喝道:“老丈,你来瞧这个名字。

” “杨刑光?”众人一同探头过来,齐声道出这个名字。

屋内鸦雀无声,却听那老者“咦”了一声,道:“阿光?”唐王爷大喜过望,喝道:“阿光!”众太监不知他俩何以光来光去,莫非要吃光抹尽?正纳闷间,那老者打开了抽屉,翻东找西,慢慢寻出了一张纸条。

他低头比对半晌,忽地讶道:“咦,阿光真是叫这名字。

”说着抬起头来,道:“这位大爷,你……你怎么识得阿光的?” 唐王爷惊喜之下,忍不住双手一拍,自向房总管道:“有了!杨远就是杨刑光!” 杨远,字刑光,景泰十七年皇门金榜进士,说来这“刑光”二字,正是“中极殿大学士”的表字。

唐王爷误打误撞,居然找出了线索。

他嘘出了一口长气,道:“老丈,我是阿光的朋友,找他十几年了。

他以前可是住这儿么?”那老者苦笑道:“您也在找他啊,真不巧,咱们也一直在找他的下落哪。

”唐王一脸纳闷:“你也在找他?为什么?” 话声未毕,面前已然送来厚厚一叠纸条,跟着老丈苦笑、孙儿大笑,屋内从上到下,乃至于门外窥看的乡民,全都哈哈笑了起来:“阿光!阿光!花光光啊!” 房总管咦了一声,听不出所以然来,忙道:“花光光?什么花光光?”众乡民捧腹笑道:“钱哪!不是钱,哪里能花光光啊?” 众乡民莞尔失笑,房总管也醒悟过来,方知阿光是个穷光蛋。

那老者唉声叹气,将厚厚一叠纸片翻了开来,道:“哪,这些就是阿光写的借据,加起来一共六十几两银子,抵得上两头毛驴了。

”房总管心下一凛,忙来看借条署名,只见上头胡乱画了个押,立据人果然是“杨刑光”。

他咳了一声,便附耳过去:“王爷,有点怪。

” 确实有点怪,杨远是前朝五位大学士之一,家财万贯,学富五车,怎可能在家乡借钱不还?唐王爷怕自己弄错了人,便又翻了翻借据,待见纸张泛黄,立据年份远在景泰初年,沉吟便道:“老丈,这么多年来,阿光一直没回来么?”那老汉叹道:“那是当然了。

这小子借了一屁股债,之后便躲到外地去了,咱们村子里受害的可不只一家一户哪。

” 房总管又道:“老丈,这人以前还做过别的坏事么?”那老者道:“那倒没有,阿光是个游手好闲的,除了偶尔喝醉酒,倒也没做过什么坏事。

” 听得此言,房总管心下了然,当即俯身过来,附耳道:“王爷,不必问了,这人不是杨远。

”唐王爷叹道:“何以见得?”房总管细声道:“那还用想么?堂堂的内阁大学士,为何要为几两银子逃亡外地,不敢返乡?” 唐王爷一颗心直往下沉,眼看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来到了河北杨家祖源,居然还是一无所获。

他瘫倒椅上,呆呆出神,过得好半晌,方才道:“老丈,这阿光为何欠你的钱?可是好赌么?” 那老者苦笑道:“也算是赌吧,这小于每隔三年便要去省城大赌上一场,不过他老是输,慢慢就光啦。

”房总管讶道:“每隔三年赌一把?这是什么赌局?”那老者干笑道:“朝廷办的赌局。

”房总管还待要问,已给唐王爷拉住了,道:“他说得是科考。

” 房总管心下醒悟,这自古科举便是个火坑,引得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望里跳,偏生状元就只有一个,每回放榜出来,总是一家庆喜万家哭,看那“阿光”命运乖离,必也是全家抱头痛哭的一个了。

想起读书人一穷二白,常为赶考东赊西借,想来这阿光定也是个穷秀才。

房总管又道:“那后来呢?这‘阿光’可考上了吧?”话声未毕,众乡民已是嘻嘻而笑。

那老者摇头道:“嘿嘿,那小子要是考上了举人,咱也可以做状元啰。

”唐王爷皱眉道:“怎么?阿光读书不行么?” 那老者摇头道:“这人其实挺聪明的,可惜就是太懒,什么事都是光说不练,尽耍嘴皮子……唉……我早就劝他安分守己,专心种地,可惜好话三遍,连狗都嫌,只由他吃屎去了。

” 听到此处,连唐王爷也不想问了,看这“阿光”不学无术,长年科考不中,怎比得上杨远的盖世文章、过目不忘?若要说他俩本是同一人,那真要闹笑话了。

他叹了几声,叉道:“老丈,这直隶省境里,可还有别的杨家村?”那老丈摇头道:“这我就不晓得了。

不过要说离北京最近的,当属咱们村子了。

”耳听众太监频频咳嗽,都在催促自己走,唐王爷也不抱希望了,正要离去,忽然间心念一动,想起村子里颇多俊美少年,忙道:“等等,我还一事相询,这阿光生得什么模样,你可还记得?” “记得吆。

”老丈还没说话,后厨却冒出了一个老婆婆,看她眉花眼笑,急急来说:“那阿光是天生的美男子,肤色白、嘴巴甜,一双眼睛像是会说话似的,眨啊眨的,全村没一个人物比得上他……” 杨家村多有俊秀人物,众人亲眼所见,房总管更是亲手所摸,看来这位“阿光”定是个罕见的美男子。

唐王爷久在外省,虽不清楚杨远的长相,可看杨肃观、杨绍奇这对兄弟的风采,想来爹爹也差不到哪儿去。

他沉吟半晌,正要再问,却听那老丈呸道:“妇道人家没见识!脸蛋俊管个屁用?家里没饭吃,你能拿老公的脸蛋下饭?那姓于的就跟你一般蠢,才会沦得这般清苦……”那老婆婆反讥道:“瞧你酸的,人家于姑娘心甘情愿,却要你啰唆什么?” “他妈的!谁啰唆了!”老丈怒吼咆哮,重重一拳敲在桌上,门外乡民则是掩嘴偷笑,当作好戏来瞧。

唐王爷听得阿光似有妻子,忙问道:“姓于的?这又是谁?”那老丈赶忙收敛怒气,道:“这于姑娘是个江南美女,后来北上依亲,住到了村子里,没想便给无赖糟蹋了。

”那老婆婆讥讽道:“没嫁给你,那就不算被糟蹋。

” “他妈的!谁糟蹋谁了!”那老丈大怒欲狂,真要掀桌子了。

一片胡闹中,唐王爷微微沉吟,忙问老房道:“杨家主母姓什么?”房总管附耳道:“姓于没错。

” 有谱了,唐王爷心下大喜,看杨远的夫人姓于,这“阿光”也有个姓于的老婆,世上岂有这般巧合事?他心中生出希望,反而不敢随口来问,当下取起了杯子,喝了口粗茶,细细凝思过后,方才道:“老丈,你最后一回见到阿光……是在什么时候?” “景泰十四年。

”老婆婆又冒出来了,她掀开布帘,笑道:“那年阿光到家里借钱,说要再拼一次科考,以后就没回来了。

” “贱婆娘!你到底向着谁?”那老丈怒吼狂叫,将布帘摔了回去。

他见众人瞧着自己,赶忙咳了几声,道:“妇道人家,不须一般见识。

”唐王爷不置可否,只微笑道:“后来呢?你没去找于姑娘要债?”那老者脸上一红,忙道:“这也没法子啊,咱们找不到阿光,怕他卷款逃亡了,便去他家里找人。

后来于姑娘把房于抵给我们,便带着孩子走了……” “等等……”唐王爷讶道:“孩子?阿光有孩子?”那老者道:“有啊。

那孩子倒是比他爹爹强多了,六七岁年纪,人静话少,一双眸子炯炯发光。

那时候咱们赶他母子出门,他也不哭不叫,居然还懂得安慰娘……”唐王爷心下一凛,便与房总管对望一眼,忙道:“这孩子叫什么名字?”那老者皱眉苦思:“我想想,这孩子好像叫……叫什么屁来着……” “观管。

”老婆婆又冒出头来了,笑道:“我记得,那孩子就叫这名字。

” 唐王爷心下震惊,不由坐直了身子:“观管?”那老婆婆笑道:“是啊,观管、观管。

于姑娘是南方人,给儿子取的小名也好听,唱曲儿似的。

” 观观、观管,杨肃观。

情节一一吻合,这“阿光”不只老婆姓于,还有个儿子小名“观管”,恰与杨远一模一样,要说天下事有这般巧法,当真让人难以置信。

只是说来奇怪,要说“阿光”真是“杨远”,当年他金榜登科,必然得意洋洋、衣锦还乡,怎会逃得不见人影?再说这“阿光”性情懒散、不学无术,杨远则是精明内敛,这两人性子全然相反,怎能又是同一人? 唐王爷越想越怪,始终找不出一个道理,便道:“老丈,我想看看阿光的祖坟。

” 众人微微一惊,都知唐王爷要上查三代了。

唐王爷不愧是精明人物,说话间便夹带了一张银票,兀自道:“老丈行个方便。

我想给阿光的先人烧点纸钱。

”都说有钱好办事,那老者不敢怠慢,一边盯着银票,一边陪笑道:“太多了,太多了。

”正假意推辞间,那老婆婆已将银票夹手夺走,笑道:“几位爷台,这就请吧。

” 一行人准备了香烛纸钱,便朝杨家祖坟而去。

行不多时,眼里已能见得一处家庙,看庙后一座大土丘,方碑黄土,洽道林立,不知葬了几百几千人。

那老婆婆解释道:“这是他们杨家的祖坟,男葬左、女葬右,夫妻死后不相往来。

”那老丈怒道:“什么叫不相往来?银钱往不往来?”说着举手喝道:“把银票拿来!”老婆婆扬首高哼,掉头而去,那老丈怒从心中起,便又追了上去怒骂。

众儿孙看在眼里,一个个都来排解,连房总管也凑起了热闹。

正吵间,众人行到几座孤坟前。

眼看那老头气得说不出话来,那老婆婆便又笑道:“这两座墓葬得是阿光的父祖辈。

他爷爷叫做杨契,是族里的六叔,他爹叫杨辛,和我那口子是平辈,咱们都叫他四哥。

”她拉拉杂杂说了一串,拉过了孙子,便道:“阿中,烧纸钱。

” 众太监唉声叹气,想今夜本是元宵,谁知却成了清明大祭祖,四处拜死人,一会儿东厂老前辈,一会儿杨家老祖宗,当真晦气之至。

众人胡乱烧了些纸钱,唐王爷便俯身下来,细看墓碑,只见上头刻着寥寥数语:“君讳契……关西杨氏子,永乐年生,武英元年殁……享寿五十又七……” 眼看碑文潦倒不堪,唐王爷不觉愕然:“这墓碑是谁立的?怎就如此草草了事?”那老者冷冷笑道:“还会有谁?不是阿光那不肖子孙,谁会省这个钱?” 墓碑刻字,至多不过三五两,看这阿光真是能省则省了。

那老婆婆笑道:“好啊,最好阿光立个天塔高的大墓碑,搁在村子口给大家瞧,也好教你们多学几个‘丁’字。

”听得此言,全场姓杨的都脸红了,想来目不识丁之故。

所谓墓志铭,铭者似诗,志文似文,一刻死者的爵里姓氏,一为记人之正文,分三言、四言、七言,有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之分,极为讲究。

看这杨家村本是穷乡僻壤,若真要立个天大的石碑在此,反而显得突兀。

唐王爷情知如此,便也不多言,转朝另一处墓碑瞧去,读道:“君讳辛,关西杨氏子,隆庆年生,武英元年卒,享寿二十三。

”读到此处,不觉微微一凛:“武英元年卒?怎么父子俩都是同一年死的?” 众人满心讶异,全数朝那老者望去。

只见他叹了口气,道:“走水了。

”众人愕然道:“火灾?这火这么厉害?”那老者叹道:“这就是命啰。

咱们六老爷这支原本挺兴旺的,在村里开了间大染坊,攒了不少钱。

结果一年家中大火,不只把六老爷烧死了,还把庄院烧成了白地。

” 唐王爷深深吸了口气,叉道:“那阿光呢?他是怎么逃过劫数的?”那老者叹道:“那几天他和他娘回娘家去了,便留了性命下来。

不过他娘的命也短,几个月不到,便淹死在河里,唉……说来这家人真是多灾多难,活像给谁诅咒似的。

” 听得“诅咒”二字,唐王爷自是心下一凛。

今晚穷心竭力,众人由宫廷入密道,再由密道至小镜湖,慢慢找到了刘敬政变之地,之后抽丝剥茧,又来到了杨家村。

这一切苦心意旨,便是要寻出“隆庆皇帝”挖掘密道的用意。

此时乍然听得“诅咒”二字,众人心里都有不祥之感。

想起那个皇家诅咒,房总管心里有点害怕,便试探道:“老大爷,这……这杨契一家人,不会是住在小镜湖畔吧?”此问一出,那老头儿不觉讶道:“是啊,那谷仓以前就是他们老家,您是怎么晓得的?”房总管一问就中,不觉苦笑两声,便与唐王爷对望一眼,两人都见到彼此眼中的不安。

当年隆庆皇帝深掘密道,工事庞大,却无人明白为什么。

只是更让人惊奇不解的,这密道居然一路通往乡野百姓的祖宅?当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房总管心里犯了怕,附耳道:“王爷,先别问下去了,这事有鬼。

”房总管怕,唐王爷当然也怕,他心下又是惶恐,又是骇然,便只在坟边踱步沉思,直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查个明白。

走着走,忽见墓旁有个小土堆,荒烟蔓草,无碑无记。

唐王爷微微一愣,当即停下脚来,道:“老丈,这是什么?”那老者神色犹疑,迟迟不答。

一旁老婆婆便说了:“这儿葬着六爷爷的闺女。

阿光喊她姑姑。

”唐王爷讶道:“闺女?怎会和爹爹葬在一起?”那老婆婆面露怜悯之色,道:“这闺女没有出嫁,那年六爷家里失火,便把她一块儿烧死了。

” 众人哦了一声,颇表惋惜。

却听房总管道:“等等,杨家女人不都该葬在山麓右边么?怎会埋在这里?”这话一语中的,自让众人留上了神,只见老婆婆摇头叹息,不愿言语。

那老者则是干笑道:“老实跟你们说。

咱六爷爷的闺女没出嫁,可也没守贞,你们……咳……懂意思吧?”众人啊了一声,方知此女有辱门风,若非是大户人家的姬妾,便是未婚生子、无名无份,也难怪她要永远陪在父亲身边了,若非爹爹庇荫,谁想收留她? 一片叹息中,那老婆婆好似有话要说,那老头却又拼命使着眼色。

房总管极为精细,一见他们眉来眼去,便已瞧出异状,忙道:“怎么?还有事?”那老婆婆满面犹豫,过得半晌,低声便道:“过午夜啦,我先回去了。

” 众人上过了坟,也把阿光的三代查得清楚了,看他的祖父名叫“杨契”,父亲叫做“杨辛”,另还有个做侍人妾的姑姑,全死于一场大火之中。

可说来说去,到底阿光是不是杨远,却无人知晓,纵以唐王爷的敏锐、房总管的机警,却还是不见端倪。

今夜的云朵很怪,一会儿遮荫元宵明月,一会儿飘飘分散,乍然望去,好似是一张巨大鬼脸,只在监看人间动向。

房总管仰望天顶,心里自是隐隐发毛,忙道:“王爷,我看该查的都查了,咱们可以走了么?” 唐王爷沉吟良久,慢慢把眼光转向了山顶,瞧到了杨家祖庙。

他心中隐约有个感觉,当年刘敬之所以找出密道,当与杨远有些干系,而这位“中极殿大学士”身世诡秘,必与那位“阿光”有些牵连。

蛛丝马迹,环环相扣,若想破解全数谜团,必得再查访下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最新更新
热门小说推荐

都是反派了,为所欲为不过分by临天

《都是反派了,为所欲为不过分by临天》 都是反派了,为所欲为不过分by临天小说全文番外_盛兮颜楚元辰都是反派了,为所欲为不过分by临天,?第1章 第1章 时值盛夏,艳阳高照,蝉呜声声。 皇后在京城西郊的皇家园林设下宴席,宣京城中的众贵女前来,赏花游玩。 更有传言说是太后想为幼子昭王挑选王妃。 宣豫阁内,戏子们舞动水袖,咿咿呀呀地唱着一出《胭脂扇》。 盛兮颜凭栏而坐,漫不经心地轻晃着杯中的果/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全族渴盼中,唐家长房长媳在连生了五个女儿后,终于生出了个儿子来! 唐瑾胎穿过来时,唐家早已从钟鸣鼎食的豪门权贵败落成乡村小民,离京千里。 出生在小村庄里,徭役、赋税、贫穷、卑贱的社会地位、落后的生活水平 为了好好活着,唐瑾从此走上科举路。童子科里一举得中状元郎,官封六品,风光! 买田、发家他带领落魄家族一步步走向荣华。 不狗血、无极品亲戚,挖坑必填。好看!快去看第一章~。 内容标签: 情有/

我为玄源之主

秦墨因一次偶然,在看守药园的任务中,遇见玄灵子,从此之后,飞速崛起,一路顺风顺水,直上青云之巅,,笑看天下众生。... /

魔王摘下了他的小犄角

《魔王摘下了他的小犄角》 魔王摘下了他的小犄角小说全文番外_安斯艾塞罗斯魔王摘下了他的小犄角,?」 《魔王摘下了他的小犄角》作者:羽萌 文案: 成为魔王三百年之后,战天使安斯艾尔在某次出征中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他的光圈又又又长出来了。 安斯艾尔选了一个绝对无人的风水宝地,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干脆且熟练地掰掉了新生的天使光圈。 这玩意长得越来越快了! /

空花阳焰

豪华酒店里的八卦逸闻 误 白昙就不该信了崔灼的鬼话,说他会帮白昙追他哥。 - 阅读指南: 1、职场文,背景是豪华酒店 2、受暗恋攻哥,但跟攻更熟 3、攻要渣不渣的,看你怎么想 - 崔灼白昙(tn) *另有两对副cp /

古早文女配改拿爽文剧本

盛兮颜重生了。 上一世,直到死后才知道,她其实活在一本古早穿越文里。 她是男主永宁侯世子的未婚妻,会为了男女主的感情升华,矜矜业业地当完她的绊脚石,然后,病死在冰冷的庵堂里。 这一世,盛兮颜重生在了男女主角跳湖殉情的那一天。 接下来太后将会被男女主角的一片真情所感动,决定成全他们,下懿旨让男主的白月光,品性高洁、才华横溢的穿越女与她并嫡。 想到他们俩即将开始的你爱我,我不爱你的虐恋情深,她/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