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窦占龙道∶"无事不登三宝殿,您瞧瞧这个。
"取出鸡毛掸子,捧到沈老太爷眼皮底下。
沈老太爷接过鸡毛掸子,揉了揉眼,翻过来调过去地仔细端详。
他做了一辈子买卖,走遍大江南北,见多识广,什么东西一过眼,即可辨出真伪,这把鸡毛掸子看似不出奇,实则不然,此物单有个名儿,唤作"七禽掸子",用七禽翎毛扎成,分别是青鸾翎、鹦鹉翎、大鹏翎、孔雀翎、白鹤翎、鸿鹄翎、枭鸟翎,搁到屋子里,一片尘土也不落。
沈老太爷看了许久,放下七禽掸子、抬头看了看窦占龙∶"既然七禽掸子在你手上,咱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你有何打算,尽可直言。
"窦占龙说∶"那我不兜圈子了,七禽掸子归您,镇宅的铁盒我拿走,您意下如何?" 沈老太爷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吩咐管事的看茶,又把窦占龙让到太师椅上∶"此话当真?你可知道这是我沈家一半的生意?"窦占龙底气也足了∶"我一个做小买卖的行商,在苏州城没根没叶没势力,纵然得了沈家一半生意,我也守不住。
您老人家随便找个托词,就能把我挤对走。
我不瞒您,您府上的铁盒是一件镇物,据我所知,已在您府上闲置多年了,我换去了自有用它之处,咱们各取所需,两全其美。
" 沈老太爷低下头想了想,虽说乌金铁盒是镇宅之宝,可沈家人财两旺,买卖越做越稳当,哪有什么邪崇?倘若让人用七禽掉子换走沈家一半的生意,那可亏大了。
至于这个乌金铁盒,有它不多,没它不少,跟沈家一半的生意比不了。
想到此处计较已定,找补了一句∶"你可想好了?"窦占龙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沈老太爷怕窦占龙万一变卦,到嘴的鸭子可要飞了,忙让管事的捧来铁盒,当场换了七禽掸子。
窦占龙将乌金铁盒揣入裕裤,大步流星出了沈府。
朱二面子目瞪口呆,雇个飞贼也得二百两银子,舍哥儿你只拿一个破鸡毛掉子,说不上三言五句,就换来了沈老太爷的镇宅之宝?窦占龙也挺得意,告诉朱二面子∶"你别看沈大老爷财大气粗不可一世,其实祖辈也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货郎,之所以能创下这么大的家业,皆因落魄之时,遇见了财神爷显圣!" 老早以前,苏州城外的乡下有一户沈姓人家,兄弟三人均已娶妻生子,无奈家中仅有一亩薄田,三间破屋,真正是铁锅吊起来当钟敲-—穷得叮当作响。
哥儿仁为了养家糊口,结伴做点小买卖,到常州的小作坊收梳篦,带回苏州,再挑着货郎挑子走街串巷四处叫卖。
常州的黄杨木梳、象牙篦箕号称"宫梳名篦",描绘四大美人、福禄寿禧、花鸟山水之类吉庆图案,价格十分昂贵。
沈家哥儿仁尽心竭力,不辞辛苦,脑瓜子也灵光,怎奈家底儿太薄,本小利微,只能卖些便宜货,挣的钱勉强糊口,苦于没个出头之日,有心撂挑子不干了,又不忍老婆孩子跟着遭罪。
沈阿三心眼儿最活络,说服两个哥哥,拿房产地契抵押,借了印子钱,又找乡里乡亲拆兑,凑足几十两银子,去常州打货,准备做一笔大生意。
回来时走水路抄近道,怎料在太湖遇上风浪翻了船,好在兄弟三人水性不赖,挣扎着游到岸边,可那几大包木梳、篦箕都沉入了湖底,连根毛也没剩下。
阿大阿二心灰意懒,再埋怨阿三也无济于事,到处找歪脖子树上吊。
沈阿三劝两个哥哥,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阿大阿二还是舍不得死,脱下湿衣裤拧干了再穿上,哥儿仁相互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垂头丧气地往家走。
天刚擦黑儿,突然咔嚓咔嚓打了几声惊雷,瓢泼大雨兜头浇下,来得疾,下得猛,转眼之间天连水、水连天,他们行走不得,躲进路边一个草棚子避雨。
那里头有别人留下的破锅烂盆,还有一小堆干柴,沈阿二身上还剩了半口袋小米,沈阿三冒雨出去,在树下挖了点野菜,接来雨水,点上火,熬了一锅热粥。
正待分着喝了,忽然从雨中跑来一头黑驴、驴上端坐一个黑脸汉子,到近前翻身下驴。
他这才着清、来人身高七尺往上,肚圆腰壮,一对夜猫子眼精四射、满脑给腰胡子、穿一身粗布裤褂、背着个布裕链,腰里十字横管以着一长一疑两样烟袋锅子、手执一根拐杖,浑身上下全湿透了、滴满答答住下消水、哥儿仁刚从太湖中死里逃生,眼前冷不丁冒出这么一位、说文不文、说武不武,看打扮像是做买卖的客商,可目光中带着戾气、坐如虎踞,走若狼行,说不定是落单的响马流寇!仨人胆战心惊、哆哆嗦嗦挤到一处。
黑验汉子冲他们一抱拳∶"三位不必惊慌,我从江北来,路过此地、避避雨就走。
"哥儿仁这才踏实了,反正他们穷得铺子儿皆无,纵然来人是个戴寇、也不至于平白无故杀人害命,便让黑脸汉子坐到火堆旁、给他盛了碗热粥、黑脸汉子喝了两口,摘下身上的裕链,从中搜出一把五颜六色的鸡毛掸子,在自己身上掸了几下。
沈家兄弟看得目瞪口呆,掸子是掸土的,哪能掸湿衣裳? 可说也奇怪,黑脸汉子三下两下掸过去,湿漉漉的衣裳竟比拿火烤过的还干。
只见那人又将掸子放入搭链,拿上短杆的烟袋锅子,从烟荷包里捏出烟叶,搓了又搓,揉了又揉,摁进铜锅子,点着火抽了两口,又将长杆烟袋锅子填满了烟叶,递给沈阿大来抽。
沈阿大凑到火堆前点着了烟,哥儿仁你一口我一口地抽着。
细看那杆烟袋,玛瑙的烟嘴儿,黄铜锅子又大又厚实,铸着四个字"招财进宝",又看了看探出裕链半截的鸡毛掸子。
黑脸汉子也不避讳,拿了出来给他们仨看∶"此乃七禽掸子,可避地火水风!"沈家三兄弟连声称奇,暗觉此人来头不小。
黑脸汉子又说∶"萍水相逢即是缘分,不能白喝你们的粥,我看你哥儿仁这是遇到难处了,不妨指点你们一条财路,苏州城外崇福寺后殿供着一个乌金铁盒,錾刻金角神鹿,你们可曾有过耳闻?" 沈阿大点头道∶"听说过,都多少年了,苏州城里城外,上到八十岁的老翁,下到六七岁的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都见过那个铁盒,封得十分坚固,不知里面装着啥。
"沈阿二也比画着说∶"供在一个宝台上,宝台四面刻着许多符咒,寺里有三个僧人,昼夜 焚香诵经,不准外人近前。
谁家闹个鬼闹个妖,让孤魂野鬼冲撞了什么的,只要给足香火钱,可以请僧人带着乌金铁盒过去,在家摆上几天,定可逢凶化吉,不过那三个和尚盯得紧,出了崇福寺寸步不离。
" 黑脸汉子说∶"烦劳你们三位跑一趟,将那个铁盒拿来,是偷是抢还是借我不管,但别让和尚跟着,事成之后,给你们十两金子。
"三兄弟面面相觑,沈阿二问道∶"你要铁盒做什么?家中有人被邪祟冲撞了?"黑脸汉子一摆手∶"我自有用处,你们不必多问!" 沈家三兄弟刚折了本钱,回去还不知道如何跟债主交代,十两金子数目不小,正可解燃眉之急,沈阿大却连连摇头∶"做不来,做不来,铁盒是庙里的东西,偷出来得罪佛祖,我们兄弟担待不起,更何况不义之财如流水,来得容易去得快!"沈阿二和沈阿三却想干,劝大哥道∶"你这话说得不对,咱的钱挣得也不容易,却扑通一下掉在湖里了,岂不是去得更快?赶上此等灾荒不断的辰光,欠了人家的银子怎么还?" 黑脸汉子见兄弟三人争执不下,又对他们说道∶"君子不强人所难,这么着行不行,事成之后,我给你们一百两金子,如若还是不肯做,我可去另请高明了!"沈阿二吃惊不已∶"你说啥?一百两金子?我没听错?"黑脸汉子点点头。
沈阿三兀自不信∶"看你这穿着打扮不像财主老爷、能有那么多金子?"黑脸汉子没说话,从裕涟里掏出个蓝布包袱,当着三兄弟的面打开,赫然是黄澄覆金灿如的几锭大元宝! 哥儿仨急忙凑过来,鼻子尖紧贴着金元宝,恰似定住了相仿,半的才拾起头来、正所谓"七青八黄九带赤,四六不成金",颜色越深、金子越足。
包袱中的几锭元宝黄里透着赤,沈阿三拿上一锭,放到嘴边一咬,留下几个整整齐齐的牙印儿,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他对两个哥哥说道∶"佛家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咱们折尽了本钱,回去全家人喝风等死,那可是好几条性命,想来即便拿了庙里的东西,佛祖他老人家也不会跟我们这些贫苦人计较!" 沈阿二已等得不耐烦,跺着脚说道∶"神不知鬼不觉挣他一百两金子,顶咱卖一辈子篦箕木梳的,过这个村没这个店,煮熟的鸭子可不能飞了!"沈阿大受不住两个兄弟的撺掇,想想家里的妻儿还在等米下锅,无奈也同意了,却仍不放心,又问黑脸汉子∶"我们替你拿了铁盒,说难听的这叫行窃,回头寻不到你如何是好?得罪了佛祖,庙里的和尚可饶不了我们,金子又没挣到手,落个鸡飞蛋打,里外不是人,岂不触了霉头?"黑脸汉子笑道∶"你等尽可放心,我先给你十两金子,事成之后,余下的金子如数奉上!" 破草棚外风停雨歇,黑天半夜路上没有行人,哥儿仁踩着满地湿泥奔了崇福寺。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沈家三兄弟是做买卖的货郎,脑袋瓜子一个比一个灵光,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商量出一条调虎离山之计。
崇福寺依山傍水,殿前栽种两株银杏,寺里三个僧人,晨钟暮鼓。
诵经礼佛,恪守清规戒律。
苏州城内外遍地的庵林寺庙,多得数不过来,崇福寺年久失修,庙小又没香火,指望着乌金铁盒得点实惠。
沈阿二从正门进去,喊醒三个和尚,说村子里死了人,烦请师父帮忙去念经超度亡人。
和尚并不认得沈阿二,但听口音知道是当地人,这种事积累功德,又能得些香油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该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而且各家寺庙彼此也有竞争,你不肯去,可有的是人抢着去,因此觉也不睡了,留下一个小和尚看守铁盒,另外两个披上袈裟,拿着木鱼、木槌,由沈阿二带路出了寺庙。
沈阿三岁数最小,手脚灵活,翻墙跃入寺院,轻轻打开山门,放进沈阿大。
俩人摸着黑绕到后院,点火烧了柴房,口中大声叫嚷∶"着火了,快救火啊!" 在后殿守着铁盒的小和尚心里着急,慌慌张张跑出来救火。
沈阿大趁机溜入后殿,抱上铁盒逃了出去。
阿大阿三跑到草棚子,此时阿二也甩掉两个和尚回来了,那个骑驴的黑脸汉子却已不知去向。
哥儿仁以为上当了,顿足捶胸懊悔不已。
阿三眼尖,看见墙根儿底下放着个蓝布小包,正是黑脸汉子的包袱,打开来一看,许给他们的金子全在其中! 哥儿仁不明所以,黑脸汉子不是想拿金子买铁盒吗?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他偷回来了,怎么他留下金子不告而别了?哥儿仨怎么也琢磨不透,可终归拿到了跑腿钱,成色十足的一百两金子。
沈阿大仍担心得罪佛祖,又恐三个僧人丢了乌金铁盒,不肯善罢甘休,顾不上回家,先把铁盒送回崇福寺,没敢叫门,隔着院墙扔了进去。
咱们再翻回来说,寺里那两个和尚跟着沈阿二走到半路,阿二突然闹肚子疼,跑到山石后面局屎,,借此机会脚底下抹油溜了。
大和尚二和尚寻不见人,悻悻返回崇福寺,发觉出了乱子,柴房起火,乌金铁盒也没了,摆放铁盒的石台从中裂开,里面空空如也。
他们本来也不知道石台中封着什么,但是得指着铁盒吃饭,心下十分焦急,责怪小和尚没能守住铁盒,可也想得到,谁骗他们出门的那个人,跟偷走铁盒的贼人是同伙!正寻思着天亮了去报官,忽听院子里咣当一声响,三个和尚出去一看,铁盒被人扔在了院子里,这么一来更没头绪了,却也没再深究。
沈家三兄弟如同被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砸了个正着,等晕乎劲儿过去,拿上这一百两金子当本钱,做起了茶行生意。
合该他们的财运到了,眼瞅着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在苏州城外包下几座茶山、花峪,给江南江北各大茶商供货,自己也开了茶庄。
清明节前采的苞茶最嫩,六窨一提,精工细制,作为皇贡送入京城。
十几年下来,沈家逐渐成为苏州城里数得着的大财主。
苏州城中最好的地段有一座大宅子,屋舍不下百余间,主人原是乡绅,后来吃了官司,宅子充了公。
沈家三兄弟买下宅子,雇了能工巧匠翻修,该换的换,该补的补,瓦檐精巧,廊宇整洁,跟刚盖的全无两样。
尤其是后花园,园中有园,水榭、亭阁、奇石点缀其间,移步换景,荷塘碧波微澜,岸边遍植桂花、玉兰、牡丹、芍药、月季。
一大家子人欢天喜地搬进去,没承想宅子里不干净,到得夜半更深,后花园子里叮啷哐当闹个不停,,有如开山采石。
众人不堪其扰,睡不了囫囵觉,小孩、女眷吓得天一黑就不敢出屋。
沈家大老爷派几个下人整夜守着,响动仍是不小,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沈家三兄弟请来不少和尚道士,作法除妖,折腾来折腾去没个结果。
其中也有明白人,告诉他们后花园地下埋着一只碧玉蟾蜍,刨出来烧了方可安宁。
沈大老爷找人掘地三尺,却一无所获,莫非碧玉蟾蜍游到荷塘里了?哥儿仁愁眉不展,不觉想到了城外崇福寺的乌金铁盒。
沈大老爷亲自登门,给足了香火钱,又送了二斤好茶叶,请和尚带着铁盒来家里住几天。
当天夜里,和尚把乌金铁盒放入凉亭,一不烧香,二不念咒,也不清退闲杂人等,谁爱看谁看,自己坐在旁边打盹儿。
众人疑惑不解,等到天光大亮,后花园里再没一丝响动。
接下来一连几个昼夜,宅子里一切如常。
沈家哥儿仁又惊又喜,自认为跟这个铁盒有缘,那一年大难不死发了横财,不正是因为这个铁盒吗?又担心一旦让和尚拿走铁盒,再有什么邪崇兴风作浪, 那可麻烦了。
还是沈家三老爷想出个主意,跟三个和尚商量,出大价钱直接买下崇福寺,改为沈氏家庙,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三个和尚的饮食、僧袍、卧具、燃灯、幡盖等一切用度,均由沈家担负。
三个和尚又不傻,吃斋念佛无非是为了安身立命,那能不答应吗?乌金铁盒理所当然归了沈家,供在宅内后堂之中秘不示人。
自从请来乌金铁盒,沈家再没出过乱子,生意更是蒸蒸日上。
老哥儿仁坐在一块商量,当初拿了黑脸汉子的一百两金子,始有今日的荣华富贵,吃水不忘挖井人,不管那个黑脸汉子是不是财神爷,咱都得拿他当财神爷供着,给人家分红,拿出一半红利记入"万金账",称为"飞来股",又叫"财神股",将来那个人自己回来也好,他的后人带着七禽掸子找上门来也罢,咱得把生意分给他一半。
商量好之后指天立誓,又请能工巧匠按着那黑脸汉子的模样,造了一尊财神像,供奉在茶庄里。
不同于别家的财神爷,或是文财神比干,手捧如意,身穿蟒袍,足蹬金元宝或是武财神赵玄坛,右手持金鞭、左右托元宝,胯下骑黑虎沈家供奉的财神爷是粗眉环眼,满脸络腮胡子,骑着黑驴,背着裕裤,腰里插着一长一短两杆烟袋锅子,手持七禽掸子。
打从这儿起,"财神股"成了老沈家的家规,后世儿孙代代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廿二财神爷过生日,家中上上下下都要喝一碗野菜粥,拜祭财神爷,在苏州城内城外传为美谈。
窦占龙要拿乌金铁盒对付白脸狼,无奈人家沈老太爷不卖,他身上埋了鳖宝,对七禽掸子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
当年那个黑脸汉子,也是一个憋宝客,崇福寺中的铁盒只是一件镇物,并非天灵地宝,入不了他的眼目。
此人让沈家三兄弟去拿铁盒,实则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偷偷跟着三兄弟来到崇福寺,趁后殿无人看管,以烟袋锅子砸开宝台,从中引出一件邪物,正是铁斑鸠! 憋宝客骑着黑驴脚程快,提早回到草棚,留下一百两金子,连夜北上,瞧见岸边停着一条渔船,在水波中悠来荡去,甲板上卧着几只鸬鹚。
憋宝客下驴上船,见一个打鱼的汉子,满身酒气,正在舱里呼呼大睡,过去将他推醒,烦劳他渡自己过江。
打鱼的被人扰了好梦,气不打一处来,连连摆手∶"不去不去!"憋宝客掏出一小块银子,打鱼的揉揉惺忪睡眼,模模糊糊看清了银子、眼前顿时一亮,又抬头往江面上看,远处黑得恰似扣着一口大铁锅,风疾浪高不宜行船,便让憋宝客在船上歇歇,等到天亮再走。
憋宝客急于赶路,又拿出十两银子,打鱼的动了心思,起身就要拉锚。
憋宝客却跳下船,牵了他那头黑驴上来。
打鱼的又不干了∶"风浪太大,我这船太小,渡不了一人一驴。
"憋宝客摇了摇头,又掏出十两银子。
打鱼的这才心满意足,脸上笑开了花,恭请牵着黑驴的憋宝客上船坐稳,撑开船驶离江岸。
船至江心,水面一片苍茫,天上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打鱼的再掉头也来不及,只见一道道雷电追着船打,惊得船上鸬鹚四处乱飞。
小船左摇右摆,可把打鱼的吓坏了,他倒不担心翻船落水,而是怕遭雷劈,心里头琢磨着,这辈子也没干过什么缺德事啊,该不是渡这一人一驴过江,挣下二十两银子太多了,雷公电母老两口子看不过去了?忙跪在甲板上不住磕头,求爷爷告奶奶,屎尿齐流哆嗪成了一团。
那个憋宝客面沉似水,抽出一杆的烟袋锅子左拨右挡,隔开一道道雷火。
然而天雷滚滚,接连不断打下来,憋宝客也招架不住了,他纵身上了黑驴,一抖手中缰绳,黑驴扯着脖子嘶鸣一声,纵身一跃落入江中,再也不见踪影,却掉落了两件物事在打鱼的船上,一柄五颜六色的鸡毛掸子,还有一杆半长不短的烟袋锅子。
不过是一眨眼,雷也止了,云也退了,大江上风平浪静,打鱼的眼见着一人一驴坠入江中,那还有个活吗?打鱼的有眼无珠,觉得烟袋锅子和鸡毛掸子好歹算个物件,扔了怪可惜的,便自己留了下来。
那个打鱼的正是佟老汉的先祖,烟袋锅子和七禽掸子传到佟老汉手中,又被窦占龙用一百一十两银子买走了,他身上埋了鳖宝,对当年那个黑脸大汉的行迹了如指掌,头一次登门拜访沈老太爷之前,也跟人打听过,听说了沈家财神股一事,拿到去苏州城见沈老太爷。
当初沈家三兄弟为了良心上过得去,宁愿相信留下金子的憋宝客是财神爷,看哥儿几个太可怜了,显圣助他们一笔横财,对偷盗铁盒之事则讳莫如深。
其实那三个和尚心知肚明,当初偷铁盒的就是这三位,只不过碍于沈家的财势不便说破,本地老百姓也是人尽皆知。
老沈家祖上定下家规,每年给财神爷分红,都记在万金账上,统共有多少银子,占多少股份,一个大子儿也错不了。
祖训不可违背,无论谁拿着财神爷的七禽掸子来到沈家,必能分走一半生意。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如果老沈家翻脸不认账,传讲出去信誉扫地,遭人唾弃,生意也得一落千丈,在苏州城没法混了,所以用七禽掸子去换那个铁盒,他没个不答应。
至于那根半长不短的玛瑙嘴儿烟袋锅子,恰好跟窦老台留下的长杆烟袋锅子凑成一对,十字插花别在腰间,窦占龙骑着黑驴跟朱二面子取道北上,有了地宝金碾子,加上这个镇宅的乌金铁盒,尽可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潮热雨季未解之谜》(精校版全本)作者:番大王》 《潮热雨季未解之谜》(精校版全本)作者:番大王目录全文阅读,主角是林诗兰谭子恒小说章节完整质量高,包含结局、番外。? 《潮热雨季未解之谜》作者:番大王 文案: 【你发过誓吗?你相信誓言会应验吗?】 四年前,洪灾中幸存的我,遗忘了我的誓言; 此后,每逢雨季的几个月,我都能再度看见灾难前的村庄和死去人们。 这怪象纠缠我,令我失去了生活,迷失/
《荒唐公主的怨种姐妹重生后-40》 荒唐公主的怨种姐妹重生后-40小说全文番外_宋知鸢耶律青荒唐公主的怨种姐妹重生后-40,?本书名称: 荒唐公主的怨种姐妹重生后 本书作者: 宇宙第一红 本书简介: 推宅斗宫斗文:《侯府宠妾她不干了》 大陈长公主永安,胸无点墨,骄奢淫逸,平生最爱巧取豪夺,玩弄男人,恶名远播。 其胞弟登基后,长公主更是不知收敛,常强掳良男入府。 终有一日,长公主掳走了北定王/
数学天才x 攀岩探险者 我带着第一次有人证出来的定理,爬上了第一次有人攀登的岩壁 我是同性恋 蓝山摔下悬崖时,想起竹马的话语。 这句话是他们决裂的开头,也是一切美好分崩离析的始端。 重生睁眼,蓝山决心从源头解决问题。 他翻身下床,光着脚往外冲。 柏舟一开门,算账! 三岁的蓝山站在门外,奶声奶气喊道。 即使只有三岁,也要树立择偶观 小蓝山:舟一舟一,你将来想娶什么样的老婆呀? 小柏舟一:数学/
《〔补番〕女巫的异世界生存实用指南 〔成长·逆袭参赛作品〕 作者:鱼不乖》 〔补番〕女巫的异世界生存实用指南 〔成长·逆袭参赛作品〕 作者:鱼不乖目录全文阅读,主角是阿斯提女巫小小说章节完整质量高,包含结局、番外。? 女巫的异世界生存实用指南 [成长·逆袭参赛作品] 作者: 鱼不乖 简介: 来自异界的你,将在游戏中扮演一名刚从魔法大学毕业的实习女巫,踏上一段探索未知神秘的奇幻旅程。 你需要/
关于素女寻仙:一个平凡的袋子,一个能隐身的面具,将现代女张萧晗的灵魂带到了一个修真世界里。既来之,则安之,张萧晗耸耸肩,准备白手起家。可是,怎么那么多... /
当赵伟学悠悠转醒,脑海中第一个念头便是:“老子没死,这可真是命大富大啊!一片漆黑,唯有从敞开的门中不时透进来若隐若现的光线。凭借多年严苛的军事训练所培养出的敏锐判断力,赵伟学很快断定这是一个地下室,而那忽明忽暗的光,极有可能是炮弹爆炸产生的。在昏暗的光线里,地下室很多民国时期的物件,让赵伟学感觉来到了……随即,赵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