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颍川书院的晨钟,浑厚悠扬,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撕裂了笼罩在青瓦白墙上的薄雾。
檐下栖息的一群麻雀被惊得“扑棱棱”飞起,在熹微的晨光中划出几道仓惶的黑影。
蒋毅在这熟悉而清越的钟鸣中缓缓睁开眼,窗外,天色才刚透出一抹鱼肚白,远山如黛,轮廓模糊。
自那日决定暂留颍川,他已在这座闻名遐迩的书院旁听了半月有余。
每日闻钟而起,伴月而息,浸润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与历史洪流即将改道的微妙前奏里。
“蒋兄醒了?”门外传来徐庶清朗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催促,“今日荀先生讲授《春秋》,不可错过,先生最重守时。
” 蒋毅一个激灵,迅速翻身坐起。
颍川的生活节奏比他预想的更加紧凑,近乎严苛。
天光未明便需起身赶往讲堂,聆听当世大儒的教诲,往往直至日暮西山,弦月初升。
作为未行拜师礼的旁听者,他只能谦恭地站在讲堂最后面,背倚着冰凉的石柱,但这丝毫未能消减他如饥似渴的求学热情。
每一堂课,都是他理解这个时代思想脉搏、融入其中并寻找自身定位的关键。
“就来!”他扬声应道,动作麻利地束好略显粗硬的发髻,披上那件深蓝色的细麻长袍。
指尖抚过袍子细密的针脚,心头泛起一丝暖意。
这是前几日蔡琰托人送来的,说是感谢他那日在村中援手救治伤员之恩。
料子虽非绫罗绸缎,只是寻常的细麻,但裁剪合体,针线尤为考究,袖口和领缘还用同色丝线绣了简单的云纹,穿在身上既舒适又透着一股低调的斯文气,与书院的环境相得益彰。
讲堂内已聚集了数十名学生,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墨香、竹简清气和年轻人特有活力的气息。
泾渭分明的座次无声地诉说着门第之别:前排是几位身着锦袍、腰佩玉饰的世家子弟,神情或矜持或专注;后面则是更多穿着布衣葛衫的寒门学子,他们眼神热切,紧盯着讲台方向。
蒋毅早已习惯了自己的位置,自觉地走到最后一根粗大的廊柱旁站定,这里虽只能看到先生一个模糊的侧影,但好在荀爽先生声音洪亮,字字清晰。
“蒋君。
”一个轻柔如春风拂柳的女声在身后低低响起。
蒋毅微感讶异,回头望去,只见蔡琰亭亭玉立于廊柱的阴影之后,一袭素雅的月白色衣裙,衬得她肤光胜雪。
她怀中抱着几卷用青布包裹的竹简,姿态娴静。
书院本有“女子不得入内”的成规,但蔡邕名满天下,其女才学亦为颍川名士所闻,荀爽先生破例特许,使她得以在此旁听。
“蔡小姐也来听讲?”蒋毅连忙压低声音,目光扫过周围,好在无人注意这角落。
蔡琰轻轻颔首,眸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荀先生乃当世硕儒,讲经释典,字字珠玑,不可不听。
”她向前一步,将怀中一卷竹简递向蒋毅,“这是家父昔年在东观校书时,亲手注释的《左传》部分篇章,与今日所讲《春秋》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一节关联甚密,蒋君或有用处。
” 蒋毅心中感激,正要伸手接过并道谢,整个讲堂内突然陷入一片庄严肃穆的寂静,落针可闻。
只见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身着朴素的深色儒袍,步履沉稳而从容地登上讲台。
他便是名满天下、被誉为“硕儒”的荀爽(字慈明)。
虽年逾花甲,然双目炯炯有神,顾盼间自有一股洞察世事的深邃与威严。
他并未急于开口,目光缓缓扫过堂下众学子,那无形的压力让所有人都挺直了背脊。
“今日,我们讲《春秋》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荀爽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带着金石之韵,瞬间穿透了整个讲堂。
蒋毅立刻收敛心神,全神贯注地聆听。
他一边对照着手中蔡邕注释的《左传》,一边将荀爽抽丝剥茧般的讲解烙印于心。
荀爽不仅讲述了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因母亲武姜偏宠而渐生嫌隙,最终兵戈相向、骨肉相残的过程,更深刻地剖析了这场悲剧背后的根源:名分不正,礼制崩坏,私欲膨胀导致的伦理悲剧。
荀爽引经据典,将“克”字背后蕴含的贬斥之意、兄弟相残的悖逆人伦、以及“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警世恒言,剖析得淋漓尽致。
蒋毅听着听着,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那即将席卷天下的乱世风暴——即将到来的汉末群雄逐鹿,何尝不是一场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的“兄弟阋墙”?朝廷与地方,士族与宦官,乃至各路诸侯之间,无不是权力与野心驱使下的倾轧与征伐。
“……故《春秋》之微言大义,首在‘正名分’!”荀爽的声音陡然拔高,如洪钟大吕,在讲堂内回荡,震得人心头发颤,“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名分定,则人伦序;人伦序,则天下安。
观郑伯之事,岂不悲乎?岂不诫乎?” 这掷地有声的结语,让讲堂内陷入长久的静默,众人皆沉浸在圣贤教诲的沉重与历史的反思之中。
蒋毅更是感到一股寒意自脊背升起,荀爽所强调的“正名分”,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将成为各方势力争夺话语权的核心武器,也将是无数悲剧的源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课后,阳光正好,书院后园的小亭成了思想碰撞的场所。
蒋毅、徐庶、戏志才,还有几位相熟的寒门学子聚在此处。
春日和煦的阳光透过亭边新抽嫩芽的柳枝,在地上投下斑驳跳跃的光影,微风带来草木的清新气息。
“慈明先生今日所讲,直指要害,发人深省啊。
”徐庶率先打破沉默,他习惯性地用手指轻叩石桌边缘,眉头微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诚哉斯言!如今天下,名实相悖者,比比皆是。
” 一旁的戏志才裹紧了身上的旧袍,脸色比平日更显苍白,他轻咳了几声,声音带着一丝虚弱却异常尖锐:“岂止比比皆是?简直颠倒黑白!宫闱之内,十常侍阉宦之流,何德何能?不过侍奉洒扫之辈,竟敢窃弄权柄,蒙蔽圣听,祸乱朝纲!此非名实相悖之极致乎?”他的情绪有些激动,引来了又一阵剧烈的咳嗽,瘦削的肩膀随之颤抖。
蒋毅见状,连忙从随身携带的一个小布囊中取出一个竹筒,拔开塞子,倒出一杯色泽深褐、散发着独特草药清香的茶水,递了过去:“志才兄,且饮杯热茶,缓一缓。
此乃我按古方调配的药茶,以桔梗、甘草、紫苏叶为主,佐以少许蜂蜜,对平息咳喘、舒畅胸臆颇有裨益,你试试看。
” 戏志才感激地看了蒋毅一眼,接过竹杯,小心翼翼地啜饮了一口。
温热的液体滑入喉咙,初时微苦,旋即回甘,一股清凉舒适之感自喉间蔓延至胸腔,那令人烦恶的咳意竟真的被压下去不少。
他长舒一口气,眉头舒展开来:“蒋兄果然妙手!此茶苦尽甘来,饮之如清泉涤荡,胸中块垒顿消,舒畅许多。
兄台医术,令人叹服。
” “说到医术,”徐庶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探究的光芒,看向蒋毅,“那日在村中,蒋兄救治伤员,手法之迅捷利落,所用器物与敷料也颇为奇特,与我等常见医者迥异。
不知蒋兄师承何方?所习又是何流派?” 蒋毅心中早有预案,此刻不慌不忙,从容答道:“元直兄见问,不敢隐瞒。
小弟所学,乃是融合了夷州土方与交州越医之术而成。
夷州岛民多居湿热海滨,常受创伤虫咬之害,故其法尤重伤口洁净,常以沸水或烈酒冲洗,以防邪毒内侵;而交州越医,久居岭南瘴疠之地,深谙百草之性,擅长以草木根茎配伍,解毒生肌,内外兼治。
” “哦?竟是融合了海外与南疆的医术?妙极!妙极!”戏志才虽然身体不适,但思维依旧敏捷,闻言眼中精光闪动,“中原医家,多重脉象经络、阴阳五行、汤药内调,于外伤创口之处理,确乎过于简略,常以金疮药一敷了事,甚少关注伤口本身是否洁净,邪毒是否已除。
蒋兄之法,另辟蹊径,颇合实用之道。
” “志才兄所言极是。
”蒋毅顺势将一些现代医学的基本理念,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包装引入,“其实医道之理,内外本为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伤口若污秽不洁,邪毒内蕴,纵有仙丹灵药敷于其上,亦如隔靴搔痒,难收全功,甚至可能外看似愈,内里却溃烂生变;反之,体内若阴阳失衡,气血不和,五内失调,纵使外伤勉强愈合,根基不稳,亦易再生他病,或久病难愈。
故需标本兼治,清其外邪,调其内元,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 一直安静坐在亭角石凳上,静静聆听众人讨论的蔡琰,此刻眼眸微亮,朱唇轻启,声音如清泉击石:“蒋君此论,深契医理。
小女子想起家父在洛阳兰台整理古籍时,曾于一堆残简断牍中,发现几片疑似《黄帝外经》的残卷,其上所载的一些论述与治法,与蒋君方才所言,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被女汉子倒追,无奈啊,更无奈的是,女汉子还是漂亮可爱的小萝莉。 普通大学生,年轻的古董保养师刘易阳意外的得到了上古神器传承,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必须接受神器传承者的身份,一步一步踏向巅峰。 /
关于剑妖传:一剑功成万古枯,落魄黯然至销魂,六脉灵犀逍遥指,独孤一世高处寒。前世今生,三世情缘;人,剑,妖,三重伪装。暴怒中,仗剑饮血,一步一杀;谈笑... /
《《穿越后把5t5当奇犽代餐了》作者:金子衿》 《穿越后把5t5当奇犽代餐了》作者:金子衿小说全文番外_五条悟妮妮《穿越后把5t5当奇犽代餐了》作者:金子衿,? 穿越后把5t5当奇犽代餐了 作者:金子衿 简介: 【带带预收《最强们的白月光》】 【被咒回261话刀的怜爱小悟了,有空给小悟补甜甜的福利番外qaq】 我喜欢奇犽。 他是我的光,是我的全世界。 /
纯情的病娇白切黑纹身攻x长雀斑的善良天然笨蛋受 温景焕x晏安鱼 晏安鱼从农村来到大城市上大学,碰到了世界上最善良的人。 他是宠物医院的助理,也是学校的优秀研究生。 他收养晏安鱼捡到的流浪猫,给他做甜点,送他零食和玩偶,请他吃好吃的,陪他参加学校晚会表演的选拔,邀请缺钱的晏安鱼和自己合租。 晏安鱼一直遭受霸凌,这是他第一次有了朋友。他逐渐敞开心扉,安心地向他人展现自己的善良。 但这个人也有奇/
《寿元能换宝?无限寿元的我无敌了by戏柳先生》 寿元能换宝?无限寿元的我无敌了by戏柳先生小说全文番外_陆清安徐清莹寿元能换宝?无限寿元的我无敌了by戏柳先生,陆清安拥有无限提升寿元的能力。 在凡间积攒了大量寿元,却发现寿元用处不大。 直到某天被抓到仙界,成了仙界大家族圈养的“寿泉”后,他乐了。 在仙界,寿元居然能换宝物! 消耗寿元越多,兑换的宝物等级越高! 于是,被抓的其他人还在被压榨时/
本书书写了中华古代的历史名人。故事精彩绝伦,扣人心弦。内容丰富,直击人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名人传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