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章(3/3)

现在又出现了慢设计(SlowDesign),也就是重新接纳手动制品的运动;同时还出现了慢速城市(SlowCity)等同类的运动。

我们的时代当中出现过许多次发展的高潮和低谷,经济的繁荣也偶尔会遇到萧条的时候。

但是你能想象一种稳定的社会状态吗?哪怕只是在你的脑海当中,一种恒定不变的社会状态能不能实现? 从巅峰状态的回归(2) 当然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任何事物的规模的庞大性――经济发展的曲线一直在上扬,物质产品不断增长,再增长,在此之后还是继续的增长。

一个国家的经济,其道路交通网络,居民的住房,都一直会膨胀,直到每个领域都衍生出无数的次级领域,就像在房地产市场上出现许多为根本还不起贷款的人建造的简易房屋一样。

人们对食品、妆容、车辆、借贷、股份及奖金的需求都在膨胀。

试问我们能想象以上这些东西当中的任何一种都仅以很小的规模存在吗?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为我们提出的最大的测试,既是非常实际的,同时也是理念上的。

我们如何才能接受那种我们已经不能再往大处生长的观点呢?自然界当中,风力越来越大,我们就必须相应的做出调整,让我们更能顺风而行。

太阳的辐射越来越强,那么我们也必须学着像动物一样缩减自己的体型。

石油的储量越来越少了,这让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东西看上去都显得过于庞大了。

要想实现这种如同幻想一样的跳跃是十分不容易的。

吃慢餐是一回事,但是缩减对食物的需求那是完全另外一回事。

经济衰退之所以痛苦――衰退这个词就如同其字面的意思,就是规模的缩减――就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只会与发展配套前进。

从字面意思来讲,要想脱离衰退的局面,我们必须再一次走上朝着更大的规模发展的道路。

从另一方面讲,当我们的经济遇到问题时,我们更容易看清规模化的本质,从而也就更容易激发人们去开拓一些颠覆性的思维。

如果说在过去这几年当中一直有一个徘徊在人们脑海中(也同时挂在嘴边)的词汇,那无疑就是“大而不能倒(toobigtofail)。

”像花旗银行以及美国国际集团这样的巨擘已经膨胀到了一旦其倒闭就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崩溃的程度。

如果我们对上面这个词汇做一个意译,那么它的潜台词就是“政府必须在困难时期救助我们。

”这是我们在电视以及各种杂志的专栏中探讨了很久的问题:我们应该救助这些企业吗?但是如果我们仅仅看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那么很简单,就是这些企业“大得过分。

”任何一家大而不能倒的企业的规模都是大得让人无法接受的。

我们原以为人类可以像魔法师一样通过某种戏法打破地球引力这一类的自然规律;自从里根政府的时代以来,自由经济学家们坚称人的自利情结足以保证我们的经济不会走向全面崩溃。

这同时也是1990到2005年间,美国的人均零售面积量翻番的重要原因,这个数值在此时期内从19平方英尺上涨到了38平方英尺。

这在现实生活当中根本无理可依,但是只要人们心中还存有对奇迹的幻想,那么它就可能成为现实。

这种对奇迹的幻想终于在2008年的夏季被打破了,危机过后的艾伦?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看上去根本不像以前人们心目中的首席大法师那么威风,现在的他就像一个已经谢幕的疲倦的小术士。

在国会发表证言时,他承认自己所信仰的体系是“存在缺陷的。

”他说,“我本以为机构的自利情结,特别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完全能促使他们首先去采取保护股东及自身股权的措施,但是事实证明我的这种假设是错误的”――而他的自白差点就打动了我。

因为我们或许就损失了一些金钱,但是他失掉的是自己的信仰。

他后来说,“去年夏天,我们关于经济增长的知识体系也完全崩溃了,因为我们用于风险控制的数据仅仅涵盖了过去二十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可以称得上是一段甜蜜的时光。

” 从巅峰状态的回归(3) 实际上,他最后这句话值得我们反复重读。

因为从更大的视野中看,我们整个人类文明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因为我们用于控制整个人类社会风险的数据仅来自过去几百年的时间,这在地球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作典型的稳定时期。

其实我们谈论的不仅仅是银行类企业已经膨胀到大而不能倒的程度,我们整个现代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达到了这个程度。

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正在经历着犹如爱丽丝梦游之前刚混混欲睡的那种状态,这种半睡半醒的状态最根本的起因就是人类社会的爆炸式发展。

纵观人类的历史,人类在物理世界中所占的比例都是小的,自然占据的空间是大的;但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种非常重要的比例关系已经被反转了。

通常情况下,这种比例的反转都是以很慢的速度在进行,使得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其存在,但是偶尔这种反转也会出现十分明显的代表性事件。

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J?罗伯特?奥本海默(J.RobertOppenheimer),他曾亲临新墨西哥州沙漠地带的阿拉莫戈地区(Alamogordo)观测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核试验。

他当时借用了薄伽梵?歌(BhagavadGita)的话说:“我们正在把自己塑造成上帝,那位有能力摧毁全世界的神灵。

”由于核爆炸的威力足以威慑所有人(特别是经过广岛和长崎轰炸之后),所以我们尽了一切努力来制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但是我们很难想象世界上每分钟都有无数的子弹出膛,它们造成的伤害和原子弹爆炸同样巨大。

但这就是现在的人类。

一切都凭规模说话。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规模超过一定程度之后必然引发问题呢? 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一旦规模膨胀之后,对这种潜在问题的回复意见就越来越少――我们所见的发展情况与真实的情况相距越来越远。

对2008年金融危机最早的警示性新闻报导应该算是《美式生活》(ThisAmericanLife)广播在当年5月播发的一个节目,题目叫做“巨大的现金池”。

当时的播音员亚力?布伦伯格(AlexBlumberg)仔细的探查了住房贷款危机演化的路线图,一直把最早的苗头追溯到了美国西南部阳光地带的区域性商场开发计划上。

他采访了雷诺(Reno)的负责借贷的银行人员,这位银行工作者承认他们曾把50多万美元贷给根本无力偿还的人。

他还发现纽约州北部有个人,凭借自己编造的一处大型锅炉房每个月获取10万美元的贷款,在其拿到钱之后又把这种虚无缥缈的资产马上转手卖给银行或者证券公司,最终全国的纳税人都不得不为拯救这些金融机构而掏腰包。

《纽约客》的一篇文章写到,“这些人其实连买车的分期款都付不起,但是我们却为他们奉上了价值40万美元的住房。

”这些一辈子困死在一个地方的人如果需要亲自去银行申请贷款的话,那么他们肯定一分钱也拿不到,转过来讲,如果花旗银行的贷款人员亲自接触了这些负债累累的人,那么他们肯定一分钱也不会放,但是就因为整个银行的体系过于庞大,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根本没能到达它们本应达到的地方。

当然了,银行的人也不会想去刨根问底的找出更多他们所需知的信息之外的实情,因为至少在那一段时间里他们一直在赚钱。

从巅峰状态的回归(4) 我们拿花旗来和奥韦尔市第一国立银行(FirstNationalBankofOrwell)来比一比。

奥韦尔是佛蒙特州一个很小的市镇,就在我居住的这座山的山脚下。

2008年11月,就在全国陷入金融危机恐慌的最高潮的时候,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来到了这个城市,并且发现这里的银行家们依然在放贷,而且这些贷款依然能够按时收回。

根据这家小银行的副总裁布莱恩?杨(BryanYoung)的说法,“我们对自己贷款的项目以及贷款人的资质都非常挑剔。

”这家银行的营业场所依然安装的是老式铜质的铁栅栏,这并非是因为怀旧,而是为了节省。

确实他们在经营过程中都没有让个人感情发生干扰。

“让贷款人到银行来面谈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们不是什么规模庞大的中介机构,我们不会从某个摩天大楼的高层景观办公室里签批贷款。

坐下来和客户面对面的谈话,看看他们开什么样的车,了解他们到底是哪里的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同样的,如果能实地去看看人家贷了你的钱到底盖了怎样的房子,这也会是同样有价值的信息。

奥韦尔的这家银行并不是唯一一家保持这种良好经营习惯的银行。

就在金融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称国内大多数小型银行都没有任何运营方面的问题。

并非只有乡野村间的小银行才得以保全。

洛杉矶市的百老汇联邦银行(BroadwayFederal)是一家上世纪四十年代成立的主要为黑人社区服务的银行,其现在运作的五家分支机构依然保持着“厚厚的水泥墙,透明透亮的灯光,掷地有声的品牌。

”在一篇报导中,作者菲利普?朗文(PhillipLongman)和T?A?弗朗克(T.A.Frank)指出,信息的流转就等同于一个机构的“信息资本”――这或许也就是资产过10亿美元的机构经营失败的几率高于小机构高达七倍的主要原因。

但最终金融危机还是蔓延到了规模更小,经营更谨慎的小银行的身上。

由于不负责任的提取住房抵押贷款的人对整个社会的经济造成了损失,那些负责任的贷款人也有可能丢掉饭碗,如此下去就是不断地恶性循环。

但最重要的事实就是,这种危机的蔓延不会以逆向的方式传播。

不论百老汇联邦银行犯怎样的错误,它都不可能引发全国经济衰退,这就是小规模生存的优势之一:错误都是局部的,不会由于一个小错引发一场危机,除非犯错的人已经和一个更加庞大的外在体系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比如说,我自家的房顶上有太阳能板,如果它们出故障了(到现在我家的太阳能板还好好的――甚至连松动的零件都很少),我们家的问题就大了。

但这不会给我的邻居家带来麻烦,不会像一两个大型电站突然短路而给众多的居民带来麻烦。

恐怖主义也不会给我造成多大的麻烦,恐怖分子最多爬上我家的屋顶,拿大铁锤砸碎我的太阳能板,但是他们不会因为毁坏我的能源设施而导致有害的放射性物质泄露。

很多规模更小的生活方式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性,几个庞大的机构就有可能搅乱一个国家――财富最好评选世界前50万位富裕人口的名单,而不仅仅是500人(当然如果你一心想当年收入八位数的首席执行官,那就另当别论。

) 在一个容易生存的世界当中――也就是在原来那个石油储备丰富且廉价,气候环境想当稳定的地球上――庞大的规模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但是我们已经不再生存在那个地球上了。

在白垩纪末期,一颗小行星的撞击导致了地球气候的剧烈变化,长期主宰地球的恐龙全部灭亡,在那次大灾难中幸存下来的都是和老鼠差不多大小的哺乳动物,2004年,曾有一对地质研究人员称,“在灾难中由于体型过大而找不到藏身之所就等同于为自己签署了死亡判决书。

”当然,规模或者体型小并不等同于你可以安然的度过灾难,白垩纪时代中仍然有诸多的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灭绝。

2008年,我们看到娇小的冰岛竟然致使本国财政破产,他们的问题就是发展过大,把银行都当做赌场,完全就是为了越长越大。

一位名叫丽贝卡?索尼特(RebeccaSolnit)的记者在自己报导金融危机的文章中写到,“冰岛的破产并非源于腐败。

主要的原因是其政府主导了一系列不计后果的去监管化措施,而其民众由于得到了更多的个人财富而听之任之。

”现在这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他们不得不从头再来,许多人重新做回了渔民,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渔业其实是冰岛唯一真正财富的来源。

就算是在破产的冰岛,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小型社区内的居民们的日子也并非异常艰难;根据索尼特的报导,“这些人在危机中没有收到牵连,当然在危机到来前的大发展中,他们也独善其身。

”在冰岛一个小城市里,他们的市长说,“我们还有就业机会,我们需要招聘一位护士,而且我们在海洋和陆地上的工作岗位都还在等待适合的人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偏执首席缠上我

文案:;;;;十年前他是她无意间救下的自闭症儿童,冷漠空洞,把她当成生命里唯一的光亮,却被迫和她分离。;;;;十年后,他是高高在上的楚氏太子,步步为营,威逼利诱,终于... /

8.30《犯罪心理》by长洱(未删减 含隐藏番外《回家》)

《8.30《犯罪心理》by长洱(未删减 含隐藏番外《回家》)》 830《犯罪心理》by长洱(未删减 含隐藏番外《回家》)小说全文番外_刑从连李景天830《犯罪心理》by长洱(未删减 含隐藏番外《回家》),?《犯罪心理》作者:长洱 文案 有天,林辰在看书的时候,刑从连问他: 你是心理学家,那你能帮我看看,我适合跟什么样的人结婚吗? 林辰记得,自己那时告诉他,爱情是世界上最不可估量的东西,就算/

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by四弯月

《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by四弯月》 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by四弯月小说全文番外_李元景柳如烟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by四弯月,??第1章 燕王太强,吓退姑娘 “沈薇,听我一句劝,别当王爷的妾。” “听说王爷体力极强,没有一个侍妾能承受。” 耳畔的声音太吵,沈薇摁住剧痛的太阳穴,还没有从车祸的阴影中清醒。 就在昨日,沈薇苦心经营的公司上市,四年没休假的沈薇,决定给自已放/

循循

喜新厌旧的人怎配懂爱? 位高权重的女主看上比她地位更高的男主,循循善诱再抛弃。发疯的爱情骗子vs发疯的一次次被骗的小仙男: 循循在和太子共谋富贵前,曾骗江小世子做她的入幕之宾。 多年后,循循为渡难关,求到江小世子面前。 春风一度,帷帐纷飞。 循循为了让江小世子少烦自己,假意嘤嘤:你且忘了我,娶世子妃,莫让你父亲再骂我狐狸精了 帷帐后的烛火将青年秀颀的身形拉长。 半晌,他道:凭什么是我忘了你/

拎起那只兔耳朵

文案:;;;;桑攸八岁时,家里曾住进过一个陌生的漂亮小哥哥,离别时,桑攸哭得喘不过气来,他给桑攸擦干眼泪,哄她说会有重逢的时候。;;;;高中,桑攸搬家,转学。;;;;她抬眸,... /

《强制标记》by豆浆

《《强制标记》by豆浆》 《强制标记》by豆浆小说全文番外_闻泊绥顾黎的《强制标记》by豆浆,强制标记(男a女o) 作者 豆浆 內容簡介 顾黎一醒来就发现自己游荡在了混乱的街区,差一点就要被一个醉酒的alha强暴。 在这个战后的星球,她不过是一个oga,没有记忆、没有常识、就像是一张白纸掉入墨缸。 被裹挟到了他的身边,成为他调节信息素的工具、成为他捣毁星际海盗的棋子、成为他不能宣于人口的平/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