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87章 一以贯之(1/3)

学功书院,有贞学院。

学院外间的匠作房里,五十余名三年生正在匠作房里听着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匠人传授技艺。

这是一等独特的授艺方式。

因为在华夏上千年来,匠作手艺的传授除了匠户家传外,都是师傅带学徒的模式。

上千年来都是如此,比如学徒先给师傅免费当三年劳力,端茶送水洗衣做饭等等,还需要任打任骂,美其名曰磨练考验心性。

第三年以后师傅才可以教授徒弟一些粗浅手艺。

当然教到什么程度,必须看师傅自己愿意与否及徒弟领悟程度,有句众所周知的俗语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所以师傅教徒弟都必须要留一手,甚至故意带你走些弯路,让你没那么快学会技艺。

徒弟除了一开始侍奉师傅如此,到了最后还必须给师傅养老送终等等,直到自己当了师傅才能熬出头来。

当然这一套传授方式流传下来,自有他的道理,轻易指责不好。

但在有贞学院则是不同,学院院长赵士祯从各地请来资深的老匠人,给予同等于精一学院举人老师的优厚待遇。

然后由这些非凡的老匠人们手把手地教授学生们匠作的手艺,教授中由学院正副院长,以及学生们进行评分,能者留,不能者下,再加以优厚的待遇如此就不会有藏私的事了。

当然优厚的待遇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尊重和地位。

林延潮任山长时就制定了这一套规矩,总而言之必须形成尊重老师的风气,无论这位是老师是教授经学的读书人,还是匠人。

明朝的匠户的子孙多不愿承袭父业,为何? 因为地位低微,劳役繁重,故而匠户的逃亡更甚于军户。

拿今日一直吹嘘的日本匠人文化而言,也是因为一名匠人无论作为任何职业,都能得到人的尊重和敬佩。

因为如此,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职业更加热爱。

初时让这些学生们向匠人行拜师之礼,他们还不太愿意,但书院规矩之下,学生们还是造着作了。

如今林延潮入阁,在新民报上即言士农工商平齐,学院众学生方知道林延潮的用意。

现在众三年生们正聚在一处看着几位资深匠人教授打造银钱的方法。

几位匠人中一人是出自宝源局的老匠人,是院长赵士祯亲自聘来的。

宝源局隶属工部,专司朝廷铸钱之事。

后世人误以为明朝没有制作银币之法,其实不然。

比如天子登基后即铸新钱,新钱是模仿嘉靖通宝所铸名为万历通宝。

万历通宝多是铜钱,铜钱里写有一个厘字,也就是值银一厘。

除了铜钱还有少量银钱,银钱有二钱、四钱、五钱、八钱、九钱之分。

自天子祭出了矿监税使这大招后,派矿监到云南催办开采银矿,缴上来的银子也拿来铸钱,这些银钱制作得相当精美,故而很少用作流通之用,只是拿来赏赐亲信大臣。

当然这也是市场劣币淘汰良币。

好的钱币大家都是拿来收藏,至于劣币都恨不得立即出手,故而流通的都是劣币。

众学生看着匠人新打造出炉的银币,不由叹服。

赵士祯,徐光启拿起林延潮给他们的佛朗机人的十字银币,相较之下明朝匠工不逊色于他们。

“徐院长,你看我们的银币四面平整,并无丝毫凹凸不平之处。

” 徐光启点点头道:“正是如此,币面完整如此,就可以免除有奸人刮去偷藏之弊。

” 赵士祯道:“银钱藏奸有种种手段。

这兑换银钱除了仔细称量后,还要仔细看成色,以防着别人掺入铅铜等等,故而十分繁琐。

但由此类品相完好的银币,稍有缺损他人一看即知。

” 徐光启道:“赵院长说得没错,我记得这黄铜银有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之说,而红铜银也有七黑八红九带白,九五成时还原色之说。

每年由江南贡入内库的金花银,就是足色带金花的黄铜银,其余似库银等成色都不如了。

” “不知阁老铸银币要多少成色?” 赵士祯笑着摇了摇头道:“哪里能如金花银一般,但也不可太差,阁老的意思需用铜用上好的黄铜,银八铜二如此。

” 徐光启疑道:“那官价多少?” 赵士祯道:“阁老的意思,八钱银二钱铜的银币,值银一两。

” 徐光启不由叹道:“阁老此举既心怀社稷,又体恤黎民啊!” 赵士祯闻言也如此点了点头。

为何徐光启会发此感叹呢? 其实制银钱与制铜钱都是一个道理。

明朝准确来说是白银采用称量货币,铜钱则采用铜本位制。

要知道明朝每位皇帝刚登基以后,首要大事就是铸钱。

明朝有两个朝代的铜钱质量特别好,一个永乐通宝,一个则嘉靖通宝。

这都是明朝国势极强的时候。

嘉靖通宝有些好钱,用的是滇铜,而且含铜量达九成。

永乐通宝也不用说,倭人特别的喜欢,不然织田信长也不会将永乐通宝的图样绣在了部队的旗帜上。

而嘉靖钱更好,在民间交易上,嘉靖通宝甚至可以四百文兑换银一两。

其余则要六七百文兑一两,有些朝代甚至只值八九百文一两。

为何好坏差距这么大,就在于铸钱的含铜量和做工上。

比如五成铜与六成铜的铜钱在民间交易价格自是不同,但官价都定八百文兑一两白银。

谁说得算? 什么叫法偿性? 因此有的皇帝登基后,国库不富裕的,就将钱铸得稍差一些,含铜量稍低一些来割羊毛了。

不仅明朝如此,汉朝时用荚钱取代秦朝的半两钱,有种五分钱只有半两钱五分之一重,但也称作半两钱。

不仅国情如此,古罗马银币最低也至百分四。

而林延潮定这八成银两成铜的标准,被称为既心怀社稷,又体恤黎民也是由此而来了。

七成银就有些割羊毛了,而八成银正好,对于老百姓而言也是便利的,因为对他们而言,少了火耗的费用。

州县的火耗是多少? 有良心的地方官员,一两银收两至三钱,没良心的地方官员,一两银收四至五钱的都有。

而银钱一出,等于明朝中枢将铸币权收到了手里。

事实上银钱改革也算迫在眉睫,商品经济不发达时,如秦汉朝时,可以铜钱作为主要流通货币。

到了宋明朝时,铜钱则不够用了。

曾有句诗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若一个人真有十万贯钱,别说骑鹤上扬州,必须骑辆挖掘机去扬州才行。

明朝时,特别是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已经十分发达,交易动则多少多少白银,抱着一大捆一大捆铜钱买东西已十分不便利。

故而大面值白银才成为了主要流通货币。

而西方商品经济发达到一个地步,则使用价值更高金币为流通货币。

再以明朝日本而言。

明朝缺银,不仅因产银数量少,主要商品经济发达,民间用白银计价已是十分普遍。

而倭国则不然,他们并不富裕,民间交易使用主要还是小面额的铜钱,而金银比较少。

更重要是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民间一切以白银缴税。

当时明朝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甚至连铜钱都不愿收,导致民间百姓兑换白银极贵。

这一直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才出了规定,百姓一两以上缴白银,一两以下允许自便。

赵士祯想到这里,不由叹服道:“阁老之深谋远虑,远非我等所能及也。

倭国银贱铜贵,而本朝铜贱银贵。

两百文永乐通宝在倭国就能兑银一两,朝廷通过对倭之易,银两自可滚滚而来。

” “之后阁老再将银两铸成银币,如同将火耗之费归为国有,此实为一举两得。

” 徐光启点点头道:“确实如此。

” 紫禁城内。

天子读着张位的奏章,嘴边微笑。

“废除天下藩王,州府铸币之权,省火耗之费!统一归于朝廷所有!真煌煌之见!好个张位!” 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周收藏榜25本
热门小说推荐

帝道至尊

热血澎湃的战斗,激情欲望的诱惑!美女,地位,实力,统统都会有的! 天若欺我,我便捅破这天!地若压我,我便踏碎这地! 大帝不是无敌的,而我战无不胜!大帝不是万能的,而我无所不能! 帝羽重生天玄大陆,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 身为帝家之人,却不能姓帝!父母究竟去了哪里?帝家究竟有什么惊天大秘? 逐出家门,逐出师门,难道人人唾弃?天罚降世,地火焚身,难道天地愤恨? 【等级/

我跟他不熟

高三开学前夕,小区超市。 陆津转过货架,看见一个女生正踮着脚往顶层摆货,雪肤樱唇,眉眼认真。 狭窄幽暗的空间,他看了她好一会儿才移开视线。 后来,同桌悄悄问何叶:你跟陆津在一起了?早上我看见他帮你撑伞。 何叶:没有,我跟他都不怎么熟。 再后来,同事找她八卦:你跟组长一个高中?那以前认识吗? 何叶:认识,就是不太熟。 她刻意省略掉,高考后的那年暑假,陆津曾亲过她好多次。 先校园再都市,清新日/

虫族之宠爱主角

总裁宋白写了十年虐文,专虐萨丁。 宋白穿到笔下的雄虫身上,正在虐萨丁。 左看右看,于心不忍。 最后决定,还是抱回家好好宠着吧。 【2】 雌虫伤及雄虫的消息一传出来,举国哗然,吃瓜众说一定离。 雄虫说不离,吃瓜说报复完再离。 雄虫晒第一个宝宝,吃瓜说生完雄崽再离。 雄虫晒一家四口合影,吃瓜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3】 伤及雄主那一刻,萨丁心如死灰。 他满心绝望,只要不离婚,他什么惩罚都愿意接受/

少女的野犬

【破镜重圆都市文,飞行vs心理,穿插校园回忆】 一句话简介:被我包养的落魄前男友掉马了。 1. 宣德私立中人尽皆知,庚野有四宗罪: 金发,机车,文身,换女友如流水。 任谁都说这样的人渣再帅有什么用,迟早要成社会败类。 庚野也这样认为。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过,后来他能为了一个叫别枝的女孩,把金发染黑,机车报废,文身洗没,甚至为了她一句我的少年要到云端去,他千辛万苦,终于考进了飞行学院。 然后就/

序列玩家

致【玩家】:这是生命的奥秘,是万物的征途。 你们会更强,成为超级英雄,甚至触摸神灵的权柄。但若是失败,就是死亡。 因为你们已经踏上了最高序列的进化游戏! 这可不是就是在为难达尔文?李长河看着远处踏空而来的【玩家】呢喃着:还顺带为难了牛顿。 /

论恋爱脑与运动漫的适配性

网球部的部员发现他们新任小部长有许多小秘密 1.每到午休的时间,就会拿上手机独自去天台打电话; 2.在监督部员训练的过程中,总是会抽空拿手机回消息; 3.每天带三个便当盒,分别是丰盛的午餐、可爱的点心和补充体力的蜂蜜柠檬片; 4.放课后有时候甚至会抛下幼驯染的副部长,独自一人扬长离去,说自己有、约、会! 他们坚信,这其中一定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直到第二年招新季,一入学就引起全校围观/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