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77章 精一(3/3)

天下读书人代代相传。

”方从哲道。

“那也要看天子肯不肯用,敢不敢用,”郭正域叹道,“恩师不在庙堂上我等也当事功!” “说得好,先以此酒先敬张文忠公!”方从哲笑道。

“但盼有沉冤得雪的一日!”郭正域点点头道。

二人将美酒洒在地上,室内顿时酒香扑鼻。

二人都是大笑,然后各满一杯落肚! 二月春寒料峭。

而在运河边,一所书院已是建成。

听闻林延潮讲学开办书院,保定巡抚刘东星可谓出钱出力,当地官员也是极力配合,故而不过数月功夫书院即已建成。

建一座书院容易,但书院何去何从却是不容易。

书院名为学功书院,学功是林延潮的号,也是以学为功之意。

此书院距京师不过百里地,兼之靠近运河,着实方便。

学功书院与鳌峰书院不同,分文,理两大学院。

文学院由林延潮兼任院长,副院长则是徐火勃,理学院则请赵士祯,徐光启二人兼任。

他们反正任中书舍人也是有名无实,而在京师鼓捣那些东西也不被传统士大夫所认可,因此索性就搬到书院来研究。

书院落成之日,文学院又称作精一学院,出自当年林延潮在鳌峰书院所讲的精一之功,糅合了王阳明所言‘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工夫’,代表了事功之学在于惟精惟一。

精一之功用人话来概括就是,先设定目标(道心),确定目标与现实(人心)差距,既不可不切实际,也不能太佛系,找出方法所在(惟一),然后通过解决问题去实践事功(惟精),最后通过实践达到目标或接近目标。

比如要赏花除草,去除草即可,既不要斩草除根,也不用违意接受,一心一意去为之好了。

从心而为,不是为而累心,说到底即是‘知止而后有定,定生静,静生安,安生虑,虑而后能得’。

此论化自儒家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林延潮谓众门生,这一句小至修身处世,大至为官治世皆可用得。

而理学院则称为有贞学院,这是为了纪念徐有贞所名的。

徐有贞曾任鳌峰书院讲师,后在任职的路上病故,但他所写的先后两本潞水客谈,却成为了有贞书院的宗旨。

在潞水客谈中所言,天下务农之学有两等,一等是尽地力,一等在于劝农桑。

尽地力就是让同样大小的田种出更多的粮食,劝农桑则在于让更多人的去种田,或从事种田有关之事。

精一书院就是劝农桑,而有贞书院在于尽地力。

当时大多读书人务得都是劝农桑,但后世读书人学尽地力的更多。

故而读书人嘛,难免两等学说都是彼此相视。

但菜鸡永远都是互啄的,高手则知长短互补。

至于学功书院的宗旨也改了。

人才不是木材,砍下供人取暖,而是要为参天大树。

为国储才,为科举之用不是书院宗旨,而是志在让人人皆尽其才。

听说不以科举为正业,徐火勃等人都是吓一跳,如此书院哪开得下去?又有哪个读书人肯来? 不仅如此,学功书院还改了以往励学金的制度,没有上舍中舍外舍之分,对于学习优异的学生也不提供免费食宿,且供给膏火银。

不仅如此书院学生食宿书本学费自理,一学三年毕业时还要进行考核,若考核不过,书院不承认你是书院的学生。

这一下众人皆惊,从来没有听说如此办书院!如此哪里能吸引到优秀的学生至书院就学。

而林延潮则不介意此,对于书院学生不设门槛,但凡能交得起学费,一概收入门下。

这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举动,又是引起了徐火勃等讲师们一番惊世骇俗的讨论。

如此林延潮还打算书院第一期招收三百人,但凡十六岁以上的读书人,出得起钱的都可以来(划重点)。

自书院在新民报上放出招生广告后,徐火勃等做好无一人上门的准备,但哪知短短数日竟有一千余人报名书院。

因此徐火勃又是一番‘震惊’,最后因院舍不足,林延潮对书院学生进行一番难度极低的考试,剔除了一些连字都写不好的‘读书人’,最后收了一千人。

其中精一学院七百人,有贞学院三百人,大多人都是冲精一学院来的,若非精一学院收满,有贞学院连三百人都招不满。

于是林延潮就在学功书院驻扎下来,以后与顾宪成,邹元标的东林书院形成一南一北两大书院。

本来林延潮在闽中办学,地处偏远没有那么大影响力。

但经此一事林延潮等于几乎将书院开在天子脚下。

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路经此处,无不闻名前来拜访,因此学功书院名声越来越大。

甚至连进京作官述职的官员,也要来此拜会林延潮,官场上有谚‘未去朝天子,先来谒学功’。

夏去秋来,学功书院再度招生,又收一千学生。

林延潮向着三千弟子又近了一步。

当然林延潮也很忙……忙着造人,林浅浅有孕,数月之后为了林延潮诞下一女,闺名单字一个双。

林延潮喜不自胜,书院开办,又得一女,但觉得此生足矣。

而天下仍是大旱大水兵事不断,一片如火如荼。

林延潮有时一别书院,溪边泛舟钓鱼过着不问世事的日子。

虽说林延潮不问世事,但朝堂大事还是不断传入他的耳中。

郭正域向朝廷提议设立辽东布政司之事,首辅赵志皋,次辅张位还以为是林延潮的主张,来信咨询打探。

于慎行起复出任礼部尚书,多次请他回朝主政。

闲居在家的申时行,沈鲤来信责他‘不谙大体’,枉费他们多次举荐的心意。

这些都是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

林延潮于来信一笑置之,历史轨迹早已改变,如同一个车轮碾过虽是一遍又一遍,但车不知不觉已是行了许远,注定了不是当初的路线。

日趋纷乱的天下大势,又泼上了一瓢油。

阙左门前的宫道,郭正域拄着铁柱杖,一步一步行着。

此铁柱杖是天子所赐,一般是给致仕大臣的恩典,这一次特赐给郭正域,一来是因他辽东军功之故,二来是为当年打断其腿亏欠的补偿,三也可能是同病相怜。

铁柱杖顿在宫道上的青砖上,铿锵有声,众官员都看了过来。

眼下郭正域不再是当年顺天府知府想打断腿就打断腿的读书人,他已是正三品大员,朝廷的封疆大吏,主理辽东。

而今日廷议议论是否设立辽东布政司,正是由六部主事以上,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连同科道合议。

此议正是由郭正域倡议的,经过内阁核准后下兵部部议,再交廷议而决定。

此议能经内阁核准已是极难,再经兵部部议更是难上加难,无论最后廷议上能不能通过,足见郭正域的能量了。

宴厅内的阁臣沈一贯打量四周,一旁的兵部尚书石星正与他的同乡礼部尚书于慎行谈笑风生,而厅外的郭正域令他颇不舒服。

当初他因一己之私用自己的学生为庶常,而将郭正域拒之门外,失去了成为对方教习师的机会,没料到而今对方竟官至辽东巡抚。

更令他不舒服,郭正域不过是林延潮一个门生而已。

更不用说出任皇长子讲官的孙承宗,新民报主编方从哲,还有几乎穿一条裤子的于慎行,现在石星也因与于慎行乡党的缘故,隐隐倒向了林延潮。

林延潮还未回朝堂上,一旦回到朝堂上又如何? “肩吾,怎么脸色不好看?”于慎行与沈一贯说话。

于慎行与沈一贯是同年,又一并入翰林院,当然了解这位年兄‘忌刻好胜’的性子。

至于他与郭正域的过节,也是了解一二。

沈一贯自不会把心事与人说,而是道:“可远兄,莫非会看病否?” 二人笑了笑都是看向门外,廷议即将开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六零年代旺夫体质

【偏执糙汉vs软甜娇娘】 在村里穷的叮当响的肖卫国,突然从外面带回来一个比村花还好看的小媳妇,村子里的男人全都嫉妒的红了眼。 自此,肖卫国不仅要忙着挣钱,还得防着自己头上随时变绿。 为了不让别的男人觊觎萧软软,肖卫国决定从今天开始,要努力赚钱,早点搬出村,住上独立的大房子。 * 自从萧软软跟了肖卫国后,整日里只用操心想吃什么想买什么,一天到晚的被娇养着,惯的一塌糊涂。 可外头的人见了她,还/

我跟他不熟

高三开学前夕,小区超市。 陆津转过货架,看见一个女生正踮着脚往顶层摆货,雪肤樱唇,眉眼认真。 狭窄幽暗的空间,他看了她好一会儿才移开视线。 后来,同桌悄悄问何叶:你跟陆津在一起了?早上我看见他帮你撑伞。 何叶:没有,我跟他都不怎么熟。 再后来,同事找她八卦:你跟组长一个高中?那以前认识吗? 何叶:认识,就是不太熟。 她刻意省略掉,高考后的那年暑假,陆津曾亲过她好多次。 先校园再都市,清新日/

大夏王侯

永夜降世,妖魔四起,百年暗夜到来之际,夏宫里走来了一位腼腆的少年郎 /

猎人:我真不是除念师

散发着未知气息的秘境、由强烈个性所演化而来的千奇百怪的念能力、来自世界之外的诡谲危险的灾难体、死后之物所构造而成的能力各异的念具。 这是全职猎人的世界。 一个任何人只需循序渐进就能掌握名为「念」的超凡力量的世界。 但是,真正能接触到「念」的人却在极少数。 莫尤意外穿越而来。 某一天,刚学会「念」的他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 「你的相貌尤为出众,观感十分满意,你的除念次数+1」 「由于你选择和幻/

少女的野犬

【破镜重圆都市文,飞行vs心理,穿插校园回忆】 一句话简介:被我包养的落魄前男友掉马了。 1. 宣德私立中人尽皆知,庚野有四宗罪: 金发,机车,文身,换女友如流水。 任谁都说这样的人渣再帅有什么用,迟早要成社会败类。 庚野也这样认为。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过,后来他能为了一个叫别枝的女孩,把金发染黑,机车报废,文身洗没,甚至为了她一句我的少年要到云端去,他千辛万苦,终于考进了飞行学院。 然后就/

怀了渣攻白月光的崽

意外穿进一本狗血替身文学里,傅听眠成为了被渣攻裴谦带回来的替身。 小说里白月光回国后,原主不自量力找上白月光折辱他、欺负他,被渣攻看到后,为了讨好白月光将原主送到了森林里,生死不知。 傅听眠穿过去时正好遇到渣攻跟他分手。 傅听眠:分手可以,给我五千万,您让我滚多远我就滚多远。 渣攻:等等,这和我想的不一样? 为了庆祝自己提前获得自由,傅听眠去酒吧玩了一晚上,喝醉后一不小心上了陌生帅哥的高铁/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