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九章(3/3)

所难免,这也是人情之常,有什么难堪的呢?” 李益冷笑道:“不是为这些。

” “不为这些又为了些什么呢?” “难道你自己一点都不明白?” “我什么都没有,又明白些什么?” “那我就告诉你,也希望你是真的不明白,否则我就不止是难堪了,昨天送亲的是刘平。

” “那是因为我没有亲兄弟,而卢氏的那些位兄弟在长安的又都是猥猥琐琐,没有一个见得了世面的,送到你家来,无法酬酢你这满座的冠盖,所以央请表哥来送亲。

这也是为了替你做人……” 李益道:“盛情我很感激,只是最后你上轿时,几乎是他抱着你的,大家若是不认识他,到也罢了,偏偏谁都知道他是你的表兄,而你的那位姑母大人,不止一次的在人前人后表示过她的儿子对你这位表妹的倾慕,实非你不娶,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就使人感到……” 他把感到两个字都说了好几次,就是想不出一个很适当的字眼接下去。

不过卢闰英无须他表达出来,已经体会到他的意思了,愕然地道:“是那样的吗?” “众目睽朕之下,多少人都在看着,我还会说假话来冤枉你不成?” 卢闰英看看雅萍,得了证实,自己才理屈似的低下了头道:“我那时浑浑噩噩的,什么都不知道了,连我究竟怎么上的花轿都不复记忆了,十郎,我不是有心的。

” “我知道你不是有心的,可是你上轿的时候,别人不是看你,而是看着我,那种滋味实在是不好受,所以我才说那句话,今后你的言行要谨慎一点,可别再惹人闲话了,长安是个是非口舌最多的地方;无风尚有三尺浪,给人抓住了一点影子,就能渲染得满天风雨……” 卢闰英道:“我的心里正,行得正,怕人说什么?” “你不怕我怕,千夫所指,不疾而死,最可恶的是人家当面不说你,在你背后指指点点……” 卢闰英道:“好了!十郎,昨天我是真的不知情,而且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相信别人也不会误解到那里去,以后我注意就是,刘平如果再来,我避不见面……。

” 李益道:“那反而更糟,更显示你们过去有什么暧昧似的,变成故意遮掩了。

” “那要我怎么办呢?见面会惹人闲话,不见面又会惹人猜疑,这实在太难了!” 李益道:“其实也没什么的,只要你记住自己的身份,保持适度的距离,像平常一样地当成个普通亲戚接待他,流言自然不攻自破。

” “我很少应酬,对待一般的亲戚是如何接待法?” “这个我也说不上来,你自己斟酌而行好了,假如你不会,现在也该开始学了,我这次回到长安大概不会再外调了,从太子的口风,可能会调个很高的职务,想得到的会有很多远亲近邻登门拜访求告的,那些人都要你去应酬接待……” “怎么要我去接待呢?” “你不应酬谁应酬,你是这个家的主妇,接待人来客往,应该是你的本份。

” “我早就说过,绝不过问你的公事的。

” “登门的人都是假私情以及公务,有些能帮忙,有些实在难以为助,可是我当面回绝,对方不是纠缱不休,就是因而成怨,所以我打算以后一律推托在处理秘密公务,由你去接见,来人不管提出什么请求,你不作答复,先听取下来,然后再由我斟酌的情形回答,即使不能帮忙,也不要断然回绝,拖延敷衍一下……。

” “为什么呢?直接告诉人家,叫他另想办法不好吗?拖住人家,岂不是耽误了人家的事。

” 李益冷笑道:“你对世情懂得太少,在长安居官,最好是少得罪人,越是不起眼的人,越不能得罪,因为有的人不定什么时候会有机缘窜起来,那时含恨坑你一下,挨了闷棍还莫名其妙呢,以前我是不懂这些,已经得罪了不少人,现正在力谋补过……。

” 雅萍笑道:“这倒是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于善谦于老儿,爷要不是无心得罪了他,就不会吃他许多暗亏,而他要不是存心跟爷过不去,也不会被爷吓得老命都送掉了……” 卢闰英忙道:“雅萍!你又懂什么,胡乱插嘴……” 李益笑道:“雅萍,这些话你的确不该说,因为你不明内情,多言只会生事。

不过你刚才举的例子倒也颇有道理,于善谦是个最好的例子,他在廷上攻讦我的时候,再也没想到一个年总的小后生末进,能把他整得身败名裂,所以我现在就必须要特别谨慎……。

好了,现在我不打扰你了,下人们都在前面集合等着要叩见新夫人领赏呢,去打发他们一下吧,出手可不能小器……” 卢闰英笑道:“这个不用你吩咐了,我早就准备好了,绝不会给你丢人的。

” 李益笑道:“我不在乎,这是为你以后的方便,重赏始能立威,他们为了钱,才会对你有衷心的敬意。

” 卢闰英道:“难道我打赏轻了,他们就不尊敬了?” 李益道:“也不是这么说,以德服人,也能叫人死心塌地的,但是那要时间,不如用钱来得快,而目前我们没时间来给你慢慢地感化他们,就只好以重利来使他们先生畏敬之心,再慢慢地让他们对你由畏敬而变为尊敬吧。

” 卢闰英笑了一笑,一场争吵总算过去了,但是在两个人的心里总有点不对劲的感觉,新婚之夕就闹得不欢,这似乎是个不祥的征兆。

卢闰英虽然在闺房中不愉快,但是她在外面的大厅中。

却给每一人带来了莫大的惊喜。

拜见了婆婆,照例呈上刺绣的女红作为奉敬,那无非是绣的锦被、枕套、鞋面、披肩等物,卢闰英是早就准备好的,有很多女孩子在未出阁前初学裁衣,就开始准备这些嫁妆了,如果翁姑之外,夫家兄弟妯娌姊妹兄弟多的,更是煞费周章,就这一份进门的亲仪也可观的。

因为那不仅是对新妇手艺的考较,也是新妇争取好感,取得人缘的第一关,影响至大,筹措不足只有化钱请人来做,穷人家女儿则央求几个闺中手帕姊妹,大家来帮忙赶工。

卢家有的是钱,自然也不需要卢闰英亲自赶工,亲手缝绣每一件东西,因此只有两双鞋子,一件披肩是她自己绣的,其余的东西全是买的。

因此她一箱箱叫人抬了来,呈上给李老夫人时,老夫人笑着道:“闰英!你也是的,咱们两家谁还不知道谁?何必拘这些俗套呢。

咱们家人又不多,这么大箱小包的,我这辈子也穿戴不完呀!” 卢闰英笑道:“娘!早就知道您的刺绣功夫绝顶,媳妇的这些粗笨活计实在不敢在您面前献丑,这两双鞋跟一件披肩是媳妇的一片孝心,您将就着胡乱穿着,其余的更不值一看了,您就拿来打赏下人吧。

” 李老夫人一听就知道那三样东西是她亲制的,取了一双鞋拿在手中看了半天,才眉开眼笑地道:“孩子,真难为你了,这一手刺绣还真本事,我在年轻的时候,还勉强可以学个八分,现在是怎么样也做不出来了。

” 卢闰英忙道:“娘客气,媳妇见过您给十郎绣的荷包,那才叫功夫呢,一簇牡丹,十几种颜色,深浅有致,看上去就像是真的花儿种在上面似的。

” 李夫人笑道:“孩子,我不会轻易赞人,好就是好,你这一手绣工,就是在那些专门给人刺绣的娘子里都找不到,更别说的宦门千金,大家闺秀堆里了,我得留着,带回姑臧去叫我们那些乡下人瞧瞧,我家媳妇儿的手多巧。

” 老太太对这个媳妇是千百分的满意,那些下人们对这位新来的主妇则是感激涕零了。

他们家原先并没有下人,只有一个李升跟他的外孙秋鸿,现在李升是宅里的总管;秋鸿则是李益的贴身长随,卢闰英自然另行封赏,不在话下,单这批新雇的佣妇,以及高府拨过来的夫工杂役,卢闰英每人赏了四个金果子,每个都是五两重,每人就是二十两。

上上下下,二十多个人,一个不漏,怎不叫他们一个个喜出望外而感彻心脾呢?原先在高家的还算见过世面,最多也是两把重一个小果子,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厚赏了,像那些新雇来的仆妇以及新买来的丫鬟们,那就更别说了,她们是为了家境贫困,才出来寄身为佣,有的是一辈子卖断,终身为婢,有的则是立下三五年的约,这些人很可能一辈子也没摸到过金子,从邻居较为富有的人家那儿,看到了黄金做的钗环,黄澄澄,亮灿灿的插在头上,戴在手上,已经羡慕得不得了。

现在,居然一下子拥有这么多的金子,沉甸甸的四大块,握在手里光滑滑的!不知有多舒服。

黄金是冰冷的,他们的心却是火热的,对这位少夫人,在欣喜若狂之余,又怎不铭感五内,衷心拜服呢! 看了一个个的神情,卢闰英不禁感慨万端,她在家里也用惯了人,不过那些人在富贵之家已经待过了好一阵子,眼界里,见识广了,当然她也没有像这样豪华地出手过,所以无从见到那种神情。

今天,她才深深地领略到金钱的力量,也明白了李益说的,要征服一个人,黄金是最快的方法。

她也更明白了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在有了那么多的钱之后,仍然要宁冒身败名裂之险去攫取份外的收入,甚至于连一笔细微的款子也不肯放过。

这是唯一死时带不走,活着不嫌多的东西。

它不但是供应人丰衣足食的来源,更还是一个人建立权威,高高地踞人之上的凭仗。

于是她趁着大家感怀之际,说了一些话,无非是要大家勤勉所司的老套,可是一个个都垂手摒息地听着,使她也感觉到一种权威的优越,她自己庆幸,感激着父母给了她这么一份丰富的嫁妆,使她能一下子就掌握了这个陌生而又属于她的王国。

她也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一个贫家女嫁入豪门,为什么会受到冷落与歧视,也体会到自己母亲多年来的委屈。

崔家并不是败落户,只是没有自己的父亲那样显赫而已,母亲带到卢家的妆奁自然也不会如自己的丰厚,所以她嫁后一直在委屈之中。

怀着无限的感慨,她又陪老夫人谈了一会儿闲话,老夫人倒是很体恤的一个劲儿的催促她道:“孩子,回房去吧,你们是新婚,原该多亲近亲近的。

” 卢闰英是红了脸,低声道:“娘,不要紧的,十郎昨天忙了一夜,到天亮的时候才进房,这会儿才休息下来,不会要人侍候的,我还是多侍奉娘-会儿吧。

” 老夫人微笑道:“年轻人一两夜不睡算得了什么,我自己也是个过来人,记得我初嫁过李家的时候,也是两三天没合眼,才离开了一下子,他爷就找东找西了,这会见两个人正是如胶似漆,一步都分不开,那时我们只希望两个人黏在一起,不许有人来打扰,我这个做婆婆的很识趣,不会惹人的讨厌,快去吧。

” 给这一说,卢闰英倒更不好意思走了。

李老夫人笑道:“孩子,走吧,别害躁了,你娘是我的堂妹,从小就很好,你到我们家来,不仅是我的媳妇,也是我的女儿,咱们娘儿俩还有什么好客气的?何况我很了解我的儿子,他也不是个安份老实的,很可能这会儿已经在找你了,快去吧!” 在催促之下,卢闰英红着脸辞别了婆婆,回到房里,李益果然在找她,不过不是她想象中的洞房旖旎,而是已经衣着楚楚地坐在书房里等着她。

卢闰英倒是吃了一惊,连忙上前道:“十郎,你怎么不睡了,这么早就起来了?” 李益道:“我倒不觉得疲倦,反正睡不着,不如起来准备准备,这会儿已经快近午了,官中传见的时分也快到了,你可能还不太清楚规矩,那可怠慢不得的。

” “我知道,以前宫中传召爹的时候,都是我接待的,每次都是五两的金果子一对。

” 李益笑道:“那是一般寻常的打发,我的情形不同,第一,这是首次传见。

第二,这一次传见拣在岁尾,而且是在我新婚的第二天,更让太子预先传了谕来,可知必然是极为重要的事,而且很可能是发表我新的任职,这是重大的喜事,就更不能简慢了。

” 卢闰英道:“可能吗?各处衙门都封了印。

” 李益道:“我想一定是为了这个,所以才赶在这位时候,利用这个空档,先发上谕,一来是让我在开春拜年的时候,风光好看一点,再者是趁着不临朝的机会,避免那些老厌物噜苏,因为我毕竟太年轻,越序拔擢,总难免会有人瞧着眼红讲闲话的,所以宫里出来的人特别重要,如果不让他们满意很可能他们就会捣个蛋……” “捣蛋?难道他们还会把已发上的上谕收回去吗?” “那倒不至于,可是他们能把消息走泄出去,在上谕未发之前,弄些人去捣蛋,那就讨厌了,只要把来人唬弄得满意,他们自有神通,即使另外有人泄了消息,他们也会替你在宫门外弄手脚,把人挡回去。

” “这个我倒是还没听说过。

” “你久居外地,到长安才多久,就是老长安,也未必知道这些,但我却是留心已久,而且也深入地探讨过,有的几个人都是临时起了变卦,他们自己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呢,宫里出来的执事监是长安最难惹的家伙,成事败事,往往都是他们一言之间,就算这次捣不了你的蛋,以后也能不时给你添些小麻烦……” 卢闰英笑道:“这个我倒又是长了一番学问,那么以你的想法,我们该如何应酬呢?” 李益道:“你看着办好了,不过要记住,宁可给多了,也不要落人口实,钱财是小事,只要我的事办得顺利,不需要贪墨枉法,不落把柄,一样能滚滚而来,老实说一句,像你父亲那样弄钱的方法是最笨的……” 卢闰英听了多少有点不自在,李益也知道自己的话太重了,忙道:“我的话太直率,不过说的是实话,他落的是小份,背的却是大责任!像上次跟王阁老合弄的那一笔……” 卢闰英道:“上次的事爹很后悔,没想到其中的出入那么大,他跟王阁老只分润了一成还不到。

却要背上个大帽子,幸好有你出来弄清楚了,以后他们审计支付时,就谨慎多了,不过你说那是笨方法……” 李益道:“当然是笨方法,分得一成不到的好处。

却要担上大风险,不管底下那一个人出了毛病都要为之弥缝掩饰,以免把自己牵进去,而实际的虚头却在六成以上,上下其手不知遇要经过多少人的克扣中饱,这些人虽然位低职卑,却能抓住两个硬靠山,自然放心大胆的来捞了。

更壤的是被他们套牢了一次,就成了话柄,以后一直要受他们的挟制摆布,像上次那几个家伙,我不知费了多少的力气,动了多大的人情,软硬兼施,才封住了他们的口,想想看值得吗?” 卢闰英不禁默然片刻才道:“是的,爹看到你几次送来的清册,才知道其中的弊端之深,跟王阁老两人一个劲儿的摇头叹息,以后再有类似的公务,他们都扔开了,可是你说的聪明方法,又是什么方法呢?” 李益笑道:“这个嘛,可不是我故意卖关子,实在我也说不上一个具体的方法来。

那可不能守成不变的,一定要斟酌的情形,因势而制宜,我只有八个字的法门,那就是生财以道,取不伤廉。

” “这我知过,听你说过不止一次了,可是究竟要怎么才能生财有道,取不伤廉呢?” 李益道:“这正是我要跟你谈的,我这边书房的柜子上,共分元贞利亨四类,元贞两类是属于机密的档卷,你不要乱动,也不能让谁来动,钥匙交给你,如果我叫人来取卷,只说一个号码,你就开柜取出那一卷,密封交给来人。

利亨两柜,是我私人所设的各项案卷档料,你有空可以仔细地翻阅一下,如何生财之道,都记录得很清楚,以后有事找到你,就知道如何应付处理了。

” 卢闰英一怔道:“这我恐怕做不好。

” “不清楚的可以问我,不过我在里面已经写得很详细了,相信你一看就明白的,最好你在过年的这两天里,就把它们全部过目一下……” 卢闰英看看两口大木柜,不禁吃惊道:“这么多的案卷,我在两天内,怎么看得完呢?” “每一口柜子里都有目录,你可以拣手边最迫切重要的先看,大致有个谱就行了。

我相信一开了年,就会有很多人借着拜年的名义来议事的,你就要开始着手应付了。

” 卢闰英一半是兴奋,一半是惶惑地道:“十郎,做你的妻子可真不容易,新婚第二天就要开始管事了。

” 李益笑道:“当然,谁叫你选上了我这么一个大忙人呢,这些事我既不能假手他人,自己实在又忙不过来,只好找个能干的老婆来分劳了,我急着要在年前把你接过门来,主要也是为了这个原因,我一到长安,就会有新的任命,可能无瑕分身再来处理这些事务,但这些事既不能交给人,又不能搁置不理,想来想去,只有你最适合,你在家里,已经有过管事的经验,相信会驾轻就熟的。

” 他打开每一口柜子,将其中的案卷目录,以及一些特别注意的事情一一交待给卢闰英。

也不过才交待到一半,门上已经有人来报了,宫中派来的人来了,李益一叠声请,把来客招待在厅上相见。

李益出去了,发现来人是个小矮个子,脸上已经有着条条皱纹,一身宫监的打扮,只是看不出年纪。

拱了拱手道:“有劳公公久候,罪过!罪过!” 那宫监忙站了起来,笑吟吟地,尖声尖气地道:“李大人,这可不敢当,昨儿是您大喜的日子,咱家奉了上命差遣,特来给大人贺喜来啦。

” 李益肃然恭身南向而揖道:“圣恩浩荡,李益只是娶妇小事,怎敢有扰圣聪。

” 那宫监笑道:“李大人太客气了,主上听殿下说了昨儿的情形,说李大人是天下第一才子,而尊夫人又是天下第一美人,才子佳人,相得益彰,实为本朝盛事,本来主上想自己来看看的……” 李益道:“那就更不敢当了!” “其实也没什么,殿下视大人如手足兄弟,主上视大人如子侄,等于是自己人,就来了又有什么呢?只是殿下说李大人刚到长安,一切还没有定,就忙着成亲,而事都还没定常,新娘子才过门,对家务也还没着手,接驾的事恐怕一时无法凑手,失了臣礼,倒失去了主上仁下的厚意了。

” “殿下英明,说得极是,当然也靠着公公善为解说。

” 那宫监笑得更为高兴了:“那里,那里!咱家叫王华,在敬事房担任尚衣监的职务,不过是侍奉主上的奴才罢了,那里说得上话,最多也只能凑热闹,看主上高兴的时候帮两句腔。

” 李益一听就更为恭敬了,尚衣监的职司虽然是主管皇帝穿着衣服,但那是最近身的人,自然也是最心腹的人。

王华偏着头道:“拿上来!” 书房门口有两个小太监,各端着一个红漆宫盒,王华拿了第一个飞金龙纹的盒子道: “这是主上的贺礼。

” 李益忙跪到双手接下,口中谢恩。

王华忙道:“李大人请起来,这第二个盒子是咱家的一点小心意……” “这……怎么敢当公公的厚赐!” “不成敬意,不成敬意,给李大人送进去。

” 两个小太监答应着捧了盒子进入到后堂去,李益这边叫人献茶陪着寒暄聊天,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太监出来了,向王华笑道:“王公公,李夫人留您在这儿多坐一会儿,要我先送盒子回去。

” 王华骂道:“小兔崽子,才出来一会儿就想贪玩。

” 那个小太监道:“不,是真的,新娘子,要我带路,领着人到王公公家里去,李大人这位新夫人可真客气,赏了我们两个人每人一个金元宝,至于两个盒子,则是送到公公家里去的,怕我们拿不动所以才要我们带路……” 这些做太监的不仅口舌伶俐,而且心思巧活,这么几句话,已经把意思全表明白了,果然王华一听,神色就动了,眉开眼笑地道:“侍郎公太客气了……” 李益忙道:“那里。

那里,公公初次下莅,又蒙厚赐,理当回敬的,只怕太菲薄了,惹得公公笑话……” 忽而,他才意会到王华已经改了称呼,忙问道:“王公公,刚才听你称呼下官……” 王华笑道:“咱家叫大人为侍郎公倒不是开玩笑,因今早殿下进宫跟主上商谈,就是如何为李大人安排新职,以大人的长才,别处安插都太可惜了,只有尚书省才是自正用到大人的地方,可是尚书省只有礼部尚书刘大人因病辞官获准,出了个缺在那儿。

” 李益道:“循例尚书该由侍郎中擢升,因此才空出一个侍郎缺来了,但不知是那一位……。

” 王华笑道:“大人别急,听咱家慢慢地说,要补,自然是礼部的孙侍郎最够资格,主上也是这个意思,可是殿下说孙侍郎年齿已经大了,近来手脚不太方便,恐怕难以担负重任,力荐大人直补尚书的缺。

” 李益心头一阵狂跳,口中却道:“那是殿下太偏爱了,其实下官年纪太轻,资历又浅,能力又不足,即使一员侍郎,也都是天大的恩惠了,实不敢再有奢望。

” 王华道:“李大人,说句老实话,长安这么多勋戚大臣中,要找像你这样才华的还没有第二个,能力是不必说了,只是年纪轻了一点,主上也是这个顾忌,这时候咱家在旁可就有机会搭腔了。

” 李益道:“多谢公公成全,但不知公公为下官如何美言的?” “像咱家这种笨嘴拙舌的,还能说出什么有学问的话,最多是搬些老古话罢了,咱家说甘罗十二岁拜相,秦始皇因此能称霸天下,灭了六国,主上若是像周朝的文王武王那样,使得天下太平了,自然是用些老臣来表示敬老尊贤之意,如果边境不定,强将悍臣还未能完全制伏,就应该重用像大人这般的人才。

” 李益听了心中暗服,他虽自负有经天纬地之才,但要把话说得这么简洁而有力,还真不如王华。

因此他避席长揖道:“多谢公公!多谢公公!” 王华说道:“大人可别客气,眼看着殿下千岁不久就要接龙位了,你是殿下心目中的第一能臣,日后仰仗大人的地方还多着呢,这会儿能为大人尽点儿心事,待到日后求到大人的时候,也好说话一点。

” “公公说那儿的话,只要有用到李益的地方,吩咐下来就是,李益不敢不尽力!” “岂敢!岂敢!俗语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眼看着要换年号了,大家都得打算打算,咱们互相招呼着,咱家别的力出不上,但是递个信,通个消息是最快的。

” 李益连声道谢拜托,王华笑着道:“主上父子俩争个没完,最后才叫咱家出来召会大人跟孙侍郎进官去叙话,看看孙侍郎是否能够接长尚书……。

” “公公上孙府去过了没有?” 王华笑道:“去是去过了,不过咱家也没说出是为什么,只说主上要咱家去看看他的风湿病!” 李益心中暗生警惕,这才了解到他们这些宫监们的厉害之处,他们虽然没有实权,可是翻云覆雨的手段,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于朝中方面大臣的升谪褒贬,他们都能掌握三分。

像孙侍郎居礼部十数年,唯恭唯敬,克勤克俭,是个最小心,最称职,最不会得罪人,也最为理想的官儿了。

可是他显然的没有把这些人敷衍好,以至于把到手的一个尚书,就这么白送掉了。

李益心中原来也是只望有一个侍郎就满足了,虽然他不会以一个侍郎作为他最终极的目的,做官的人,自然是希望越大越好,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毕竟太年轻,资历太浅,一下子升得太快,日后倒反而难以伸展了。

而且礼部侍郎是他最理想的职务,位高而事简,他可以有时间去从事另外的秘密公务。

六部中,兵部换了高晖,那是不可能易人的,工吏户刑四部虽然也管的是实务,却非己之所长所愿,尽力去做当然也做得好,但那就不太合算,而且太子也不会让他做那些事的。

侍郎是佐理尚书当理全部的事务,职权并不小于尚书,只是职级略低而已,但也有个好处,就是得失的责任由尚书一肩担承了。

由孙侍郎升任尚书,自己去补那个侍郎缺,对李益而言是最理想不过的事,他可以占一个名义而完全不管事,部中的事务由孙老儿全部去负责,他忙自己的。

所以听说刘学镛辞去了尚书休致,由孙侍郎接掌,李益心中丝毫没有不平或嫉妒之意。

可是现在看看王华的意思,知道这件事未必能如理想了,卢闰英的一笔重礼,已送得王华心花怒放,决心把这个尚书缺来巴结自己了。

李益固然可以不接受,但是他若不接受,这个尚书也挑不到孙老儿,王华他们一定还是会把这个人情再卖一次,弄个别人的来顶上去。

既要如此的话,李益的侍郎还是没有问题,那尚书的职务换了个人,却未必能如此理想了。

想了一下,他已有了计较,朝王华拱拱手道:“王公公,孙大人在礼部多年,政务熟悉,由他接任尚书,也是应该的事。

” 王华笑道:“谁说不是呢。

不过太子殿下觉得他太过于软弱,虽然办事情仔细,却只是个很好的辅佐之才,任一部主官,似乎是魄力稍欠,咱家也想,他这个侍郎公是坐稳了,谁接尚书都可少不了他,倒是他升了尚书,这个侍郎的位子,就没有理想的人能接任了。

” 话也很明白,李益自然听得懂,孙老儿的魄力不足,是手面不够的缘故,这是没什么好谈的了,李益笑笑道:“还要公公多多费心,下官假如要进礼部,总也希望有个很得力的人留在部里,让大家办事都省心些。

” 王华道:“李大人客气了,以大人的才华干什么都胜任有余的,李大人,主上跟千岁殿下都在内宫等候……” 这虽是催促之词,但也暗示着李益不必再为孙老儿多费心了,你要干,王华会全力支持,你不干他自会另外找合适的人,李益也懂得对方的意思,连忙又道:“既是如此,下官不敢怠慢,请公公稍候,下官更了衣立刻就走。

” 王华笑道:“那倒不急,咱家难得有空出宫,顺便也要回家去看一下,而且太子拨了辇盖给大人进官,咱家可不敢跟大人一块儿走,大人尽管慢慢更衣,咱家先走一步,在宫门口等候大人吧。

” 李益知道他要忙着回家把收到的礼物过目安排一下,因为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独吞的,总还得分出一点来,给其它的人,留多少,总得要合计合计。

因此一拱手道:“那就不耽搁公公了,而且下官初次进官,规矩不太熟,还要公公多加指点,请公公早点到宫门口去,下官还有些小人情,向宫里一些执事公公拜个早年的,有烦公公处理一下。

” 这是句最上路的话,告诉王华,那份礼是送他一个人的,宫中其它的人情,他另外准备了。

王华果然更为开心了道:“李大人如此通达人情,咱家就先代他们谢谢了,咱家回家转一下,立刻就到宫门去恭候大人。

” 他兴冲冲地告辞了,李益回到后面,卢闰英满脸光彩地道:“恭喜你,十郎,真想不到太子殿下对你如此器重,保荐你这么一个高职,六品外员,升调四品侍郎,这恐怕是前所未有的异数。

” 李益笑笑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是问那个小太监的,你看,这是他们送来的东西。

圣上赐的是玉斗一对,珠花四对,那位王公公的匣子里则是一盘真腊国进贡的冻油佛手,原是御用的,放在屋子里,浓香四溢,终年不散。

” 李益看了一下笑道:“东西是不错,可是没化他半文钱,东西由他经管,随便装上一样来借花献佛而已。

” 卢闰英道:“话虽如此说,但是毕竟不容易,我在王阁老家里看过一个,他视如珍宝般地供在书房里,那像我们,一下子就有了七八个。

” “这七八个代价不菲吧!” 卢闰英笑道:“是你叫我别太小器的,而且我听说你即将拜侍郎的缺,心里着实欢喜,所以给他装满了两盒的金果子,大概总有三四十个吧。

” 李益道:“四十个,每个五两重,那就是二百两了。

” 卢闰英道:“我装的是大锭的,每锭十两,足足多了一倍,该是四百两了。

” 李益啊了一声道:“难怪他那么高兴,你出手还真大方。

” 卢闰英笑道:“值得的,据我所知,有人想活动个五品的员外郎,足足花了五百两金子还没摸到门路呢。

” 李益轻叹一声道:“那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别人是在求门路,我却是已经具有了基础啊,假如我没有这个底子,你就是再加十倍,也是没人能帮想上手……” 卢闰英笑道:“不管了,反正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 她指着那一盘郁香扑鼻的佛手道:“就凭这个,我觉得四百两金子也没白花,因为这东西是有钱没处买的,爹在王阁老家里看见了,喜爱异常,可就是没法子再弄一个来,十郎,我跟你打个商量,能不能叫人送一对给我爹去,也让他高兴一下。

” 李益笑道:“这是应该的,你不必问我,就是一起送了去也没关系,因为这本就是你自己的嫁妆换来的。

” 卢闰英神色微变道:“十郎,这话可就叫我太寒心了,东西虽是我由娘家带来的,但是我进了李家的门,连人都跟着姓李了,何况是东西呢?” 李益笑道:“你别多心,我告诉你一件你更为高兴的事,你这四百两黄金买到的不仅是这一盘冻果,还有一样你更想不到的好消息呢。

” “什么好消息?” “你姑丈的那个尚书郎的缺!” 卢闰英像是没有听懂,半晌才道:“十郎,你是说你会接我姑丈的礼部尚书,这怎么可能呢?” “怎么不可能,你看我担不起那份光采?” “不……不……我绝不是这个意思,我听那个小太监说尚书的缺是由孙侍郎递升,你补的是个侍郎缺,这样听起来比较合理的。

” “官场上谈不到合理两个字,真要谈合理,我接侍郎的缺也是不合理的。

” “可是孙侍郎在礼部多年,又是左侍郎……” 李益道:“兵部于老儿出缺,左侍郎刘学镛也没有递补,却放了高晖,左侍郎并不是一定要升尚书的,这里面奥妙很大,你一时不会明白的,不过有件事,你得要费心一下,我这个侍郎是稳了,尚书公的缺,还是在未定之天,只有一半的影子,要看王华的活动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之神级学霸

生物系研究僧出身的猥琐胖子杨锐,毕业后失业,阴差阳错熬成了补习学校的全能金牌讲师,一个跟头栽到了1982年,成了一名高大英俊的高考复读生,顺带装了满脑子书籍资料 80年代的高考录取率很低?同学们,跟我学 毕业分配很教条?来我屋里我告诉你咋办 国有恙,放学弟! 人有疾,放学妹! 这是一名不纯洁的技术员的故事。 /

变身之我的系统有毒

仙神儒道,人魔佛妖。 一条踏临武道之巅的通天之路。 /

曹操穿越武大郎

正月里的一天,曹操正自昏沉,忽听见耳边有个妇人声音:大郎,起来吃药了 故事就此拉开大幕 汝这等契丹、女真野人,可知一汉能当五胡吗? 赵家这等天子,如何配受万民奉养? 宋江小儿,凭你也配自比刘备? 吴用,你是孤见过的最无用的军师了。 林教头,孤的虎豹骑以后就交给你了! 吾旗所指,皆为中华,若不臣服,便为尘土! /

河神:鬼水怪谈

你问我为什么魏家坟有妖怪?为什么说粮房店胡同是凶宅?209号坟墓到底有多瘆人?白记棺材铺的老掌柜为啥说自家屋里藏了要命的宝贝?这得从桥下水怪说起。 话说一个小水贼在三岔河口下了绝户网,无意中带出了小孩的尸身。铁三角郭师傅、丁卯、李大愣历经辗转,终在金头蜈蚣穴中将一眼双瞳的真凶抓捕。至此,郭师傅河神的名号就传开了。一天,郭师傅家的灶王爷画像被毁,按张半仙的话说是破了风水,要走背字儿,此画像瞬/

潇湘月

可人小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热闹过,门前车马骏骑已经停了一大片了,可是还有着不斯的客人前来。 这更显得旁边的那些门庭的冷落,也使得那些倚楼含笑的人儿一个个收敛了嘴角的笑,把刻意修饰匀饰脂粉的那一张张美丽的脸拉得长长的,也把那一口银牙咬 得格蹦蹦地直响。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 假如嫉妒的人真能燃的话,可人小筑此刻必定是化为一片灰烬,因为这一条平康里,叁十四家乐户,就有叁十叁对,六十五只眼睛在喷火/

邪兵谱

断龙台事件已经过去两年了,宇文树学带着灵犬玄罡离开了那个令人伤心的城市,也离开了曾经让他魂牵梦萦的女孩。以历史教师的身份现身于大学校园中的宇文,似乎与某种怪异的能量波动有关。但他终究还是来晚了一步,已经有人无意中触动了秘门蓝光闪动,邪兵出世。 刀光剑影之中,一场血雨腥风的争夺就此展开,卷入其中的无辜者,皆要付出生命代价。更有身怀绝技的异国奇士,虎视眈眈觊觎邪兵 强敌四伏,校园再无往日宁静;/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
0.1231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