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之境”,则在开始时原曾有一段“我”与“物”相对立的冲突,只有在写作时才使这种冲突得到诗人冷静的观照,所以说:“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又因在“有我之境”中,既有“物”“我”利害之冲突,所以其美感乃多属于“宏壮”一类;而在“无我之境”中,既根本没有“物”“我”对立之冲突,所以其美感乃多属于“优美”一类。
由此可知,静安先生所提出的“有我”与“无我”两种境界,实在是根据康德、叔本华之美学理论中由美感之判断上所形成的两种根本的区分。
如果以上述的区分来与前面所提到的朱光潜的“同物”与“超物”之说,以及一般人所说的“主观”与“客观”之区别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朱光潜的“同物”与“超物”之别,实源于立普斯(Lipps)美学中的“移情作用”之说,这乃是就欣赏时知觉情感之外射作用而言者[24]。
至于所谓的“主观”与“客观”之别,则当是就创作时所采取的态度而言者。
这些说法与《人间词话》中“有我”、“无我”之出于康德、叔本华之美学中,就“物”“我”关系所形成的美感之根本性质而作区别的说法,实在有许多不同之处。
举例而言,如朱光潜所提出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句,就立普斯美学之欣赏经验而言,乃是由于作者之感情移入于外物,将外物亦视为有情而予以生命化所得的结果,可称为“同物”之境界。
可是就《人间词话》之源于康德、叔本华之美学理论而言,则此两句中并没有“我”之意志与“物”相对立的冲突。
因此此种境界便绝不能将之归属于有“宏壮”之感的“有我”之境界。
反之,则《人间词话》所举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其中虽无移情作用所产生的将外物视为有情而予以生命化之现象,然而其所写的“孤馆”、“春寒”、“杜鹃”、“斜阳”却似乎无一不对“我”有所威胁,明显地表现了“我”与“物”间之对立与冲突。
此种境界虽非“同物”却绝然乃是“有我”。
然则“同物”与“超物”之不同于“有我”与“无我”,岂非显然可见?再如《人间词话》中所举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其所谓“采菊”,岂非明明是“我”“采”;其所谓“见山”,岂非明明也是“我”“见”?是则就其写作时所取之态度言之,则此两句诗实在乃是“主观”的。
然而如就其所表现之境界之全无“物”“我”对立之冲突而言,则此两句诗就康德、叔本华之美学而言,其性质却原属具有优美之感的“无我”之境界。
又如静安先生所举为客观之代表作的《红楼梦》一书,就其叙写所取之态度言之,虽可谓之为客观之作,然而若就其表现的主题,宝玉之意志与外在环境之冲突一点而言,则此书之大部分实在仍当属于“有我”之境界。
由于如此,静安先生在其《〈红楼梦〉评论》一文中,便曾明白提出说:“此书中壮美之部分较多于优美之部分。
”[25]然则“主观”与“客观”之绝不同于“有我”与“无我”,岂不也是显然可见? 当我们能够清楚地辨明了“有我”、“无我”之义界,及其与“同物”、“超物”和“主观”、“客观”的区别后,我们就可进一步讨论与此有关的其他两项问题。
其一是《人间词话》所说的“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的话,曾被人认为王氏乃是以为无我之境高于有我之境之意。
朱光潜在《诗的隐与显》一文中,便曾经说:“王先生以为‘有我之境’比‘无我之境’品格较低。
”[26]萧遥天在《语文小论》中也曾经说:“王氏把无我之境排为文章最高的境界。
”[27]其实这种说法原来乃是一种误解。
静安先生对于“有我”、“无我”两种境界,本来应该并没有什么轩轾之意,这我们只要一看他对于那些属于“壮美”一类“有我”的作品及作者,如小说中之《红楼梦》、词人中之李后主的倾倒赏爱,便可证明他绝不是一个偏重“无我”之境而轻视“有我”之境的人。
然而他却竟然提出了“写无我之境”之有待于“豪杰之士能自树立”的说法,这当然极易引起一般读者的怀疑和误会。
可是只要我们一加深思,便会了解这个说法实在也是源于叔本华的意志哲学。
叔氏之哲学盖认为世人莫不受意志之驱使支配而为意志之奴隶,故其哲学之最高理想便在于意志之灭绝。
如果透过这种哲学来看文学作品,当然便会感到大部分作品不外于意志、欲望的表现,因此乃经常与物对立,成为“有我”之境界。
至于能超然于意志之驱使支配而表现“无我”之境的作者,就叔氏之哲学言之,当然便可算是“能自树立”的“豪杰之士”了。
这种称誉实在仅是就叔氏哲学之立足点而言,与文学评价之高低并无必然之关系。
这是我们所当辨明的第一个问题。
再则《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无我”一词,实在只是为了立论方便起见,借此一词以指称物我之间没有对立之冲突,因之得以静观外物的一种境界。
所以此种境界虽称为“无我”,然而观赏外物之主人则依然是“我”。
何况如我们在前面之分析,《人间词话》所标举的“境界”一词,其取义原来就特别着重于感受之性质,凡作品中表现有作者真切之感受者,方可谓之为“有境界”。
如此则更可证明作品中之必然有“我”。
所以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删稿》第十则中就又曾特别提出说: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即以他论“无我之境”所举的两则例证来看,如陶渊明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其中“悠然”两字的叙写,实在便早已透露了这首诗后面一句所说的“此中有真意”的一份感受。
又如元好问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两句,其中“澹澹”及“悠悠”两个词语,实在也早已透露了这首诗后面所描述的“动态本闲暇”的一份“闲暇”的感受。
叶鼎彝《广境界论》一文便也曾提出这两则例证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的地方在哪里呢?绝不在这十个字的表面,也绝不在描写‘采菊’时或‘南山’的景物,好的地方就在概括地说出这么一件事,有意无意地点明作者自己的感觉。
”又说:“‘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两句诗也是这样,‘寒波’、‘白鸟’是说景物,‘澹澹起’、‘悠悠下’也好像是说景物,可是这景物中却渗有作者自己的主观情感,这主观情感作者并没有明白地说出来,也是要读者自己去体会玩味的。
”由此可见《人间词话》中所标举的“无我”,原只不过是借用此词以说明作品中“物”“我”之间没有冲突对立的一种境界而已,而并不是说作品中绝对没有“我”――萧遥天氏在其《语文小论》中误会了《人间词话》中“无我”一词的含义,而以为其所指的乃是真正“没有我”的境界,因而乃提出异议说: “我”绝对不会无,王氏所提的无我境界……“无”字定得太武断,我以为应作“忘我”。
[28] 这种说法实在是因为萧氏对王氏所用的“无我”一词,未曾有清楚之认知的缘故。
这是我们所当辨明的又一问题。
有了以上这种种清楚的辩认后,我们对《人间词话》所提出的“有我”与“无我”两种境界,才可以有真正的体认,而不致望文生义地将之作为“同物”、“超物”或“主观”、“客观”等种种错误的解说。
这对于了解《人间词话》的“境界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除去以上我们讨论的“有我”与“无我”两种境界外,《人间词话》还曾将境界分别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之不同。
《人间词话》第二则云: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第五则云: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关于这两则词话,过去也曾有人对之发生过误解,例如吴宏一在其《王静安境界说的分析》一文中,便曾经认为“造境”、“写境”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深相关连”,说: 写境以物观物……故近于无我之境……造境以我观物……所以比较近于有我之境。
[29]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风流善撩入魔攻×易炸腹黑正道受;;;;柳泽元在山洞里睡了一觉,莫名其妙就回到一百年前,见到了一百年前的自己。;;;;那时的他还用着师门给取的名字,叫时卿,是个勤勤恳恳... /
被女汉子倒追,无奈啊,更无奈的是,女汉子还是漂亮可爱的小萝莉。 普通大学生,年轻的古董保养师刘易阳意外的得到了上古神器传承,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必须接受神器传承者的身份,一步一步踏向巅峰。 /
《《潮热雨季未解之谜》(精校版全本)作者:番大王》 《潮热雨季未解之谜》(精校版全本)作者:番大王目录全文阅读,主角是林诗兰谭子恒小说章节完整质量高,包含结局、番外。? 《潮热雨季未解之谜》作者:番大王 文案: 【你发过誓吗?你相信誓言会应验吗?】 四年前,洪灾中幸存的我,遗忘了我的誓言; 此后,每逢雨季的几个月,我都能再度看见灾难前的村庄和死去人们。 这怪象纠缠我,令我失去了生活,迷失/
《《穿越后把5t5当奇犽代餐了》作者:金子衿》 《穿越后把5t5当奇犽代餐了》作者:金子衿小说全文番外_五条悟妮妮《穿越后把5t5当奇犽代餐了》作者:金子衿,? 穿越后把5t5当奇犽代餐了 作者:金子衿 简介: 【带带预收《最强们的白月光》】 【被咒回261话刀的怜爱小悟了,有空给小悟补甜甜的福利番外qaq】 我喜欢奇犽。 他是我的光,是我的全世界。 /
纯情的病娇白切黑纹身攻x长雀斑的善良天然笨蛋受 温景焕x晏安鱼 晏安鱼从农村来到大城市上大学,碰到了世界上最善良的人。 他是宠物医院的助理,也是学校的优秀研究生。 他收养晏安鱼捡到的流浪猫,给他做甜点,送他零食和玩偶,请他吃好吃的,陪他参加学校晚会表演的选拔,邀请缺钱的晏安鱼和自己合租。 晏安鱼一直遭受霸凌,这是他第一次有了朋友。他逐渐敞开心扉,安心地向他人展现自己的善良。 但这个人也有奇/
关于素女寻仙:一个平凡的袋子,一个能隐身的面具,将现代女张萧晗的灵魂带到了一个修真世界里。既来之,则安之,张萧晗耸耸肩,准备白手起家。可是,怎么那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