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说不定家里人也是信奉那万教的,所以冯老头才收留了他。
” 吴震嗯了一声,道:“此言有理。
” 裴明淮又道:“照我看来,胡大夫定然是这几年才发现这个秘密,继而充当帮凶的。
当然,胡大夫帮他父亲杀人,可不只是为了复仇,大半是为了那笔宝藏。
胡大夫最初并不知道养父在做人皮灯笼,只是觉着冯老头有些神神秘秘。
他也许是偶然发现了冯老头的地室,才知道了这个秘密……他想到平日里从方起均、杜如禹等人处听到的闲言碎语,猜到父亲所制的人皮灯笼内藏宝藏之秘。
冯老头每次在孩童身上刺青的时候,从不刺上完整的图样,只有灯笼出现的时候才会把罗刹像补齐。
我觉着这冯老头很有点看热闹的心思,看着一群人为了宝藏而发疯。
” 吴震道:“这么多年,居然没有人发现他杀人,他的运气还真是好。
” 裴明淮道:“谁大半夜地去升天坪,黄泉渡?除了我这不知避嫌的外地人?照我看来,这几年必是胡大夫接替了其父干这桩事。
那胡大夫脚步轻捷,面貌比他的年龄看起来要年青多了,想来必然也练了些强身健体的功夫,比起普通人要敏捷多了。
他是当地的大夫,谁会怀疑于他?” 他说到此处,微微叹息了一声。
“我看这胡大夫父子,想要财宝、想要复仇固然是种执念,但却都已迷上了杀人,甚至迷上了人皮灯笼。
英扬对我说,胡大夫对灯笼不感兴趣,连赛灯会都不怎么去。
可我明明听过他自己大大赞赏人皮灯笼之巧夺天工的,照我看来,他不参加赛灯会,大约就是在干那挂人皮灯笼的勾当!” 吴震疑惑道:“那英扬,杜如禹,方起均三人,就从未怀疑过冯老头父子?” 裴明淮道:“恐怕不曾。
谁会去怀疑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 吴震忍不住冷笑道:“那方起均明知道自己的儿女也逃不过此劫,居然还这般跃跃欲试?” 裴明淮叹道:“多年执念,如附骨之蛆。
正因为知道可能连儿女都会没了,才更对身外之物不舍。
” 吴震想了半日,道:“你这话,我似懂,又非懂。
” 裴明淮道:“你不贪财,自然不懂。
” 吴震斜眼看他,道:“你这是在夸我?”他顿了顿,又道,“有一件事,我有些想不明白。
胡大夫身有武功,劫人杀害不难,但方墨林可是在你眼皮子底下被劫的!他们父子,就这么厉害了?” 裴明淮却摇头道:“不,仅凭他们父子,是办不到的。
” 吴震变色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裴明淮脸上浮起了一丝淡淡笑意,提了声音,笑道:“你在一旁听了这么久,如今也应该出来了吧?” 吴震失声道:“谁?” 只听得树林里有人一声轻笑,枝叶微微响动,一人走了出来。
暗红灯笼血光笼在他的脸上,吴震竟机伶伶地打了个冷颤。
罗刹鬼脸! 本章知识点1 侯官是管什么的? 侯官其实写作“候官”才准确,但是不怎么好看。
北魏早期不少官职都很……“拟物”。
最出名的就是侯官,称白鹭,司监察之职,一直到孝文时代才裁削。
《魏书·官氏志》:“帝欲法古纯质,每于制定官号,多不依周汉旧名,或取诸身,或取诸物,或以民事,皆拟远古云鸟之义。
诸曹走使谓之凫鸭,取飞之迅疾;以伺察者为候官,谓之白鹭,取其延颈远望。
自余之官,义皆类此。
”这个“帝”指的是开国太祖道武帝。
本章知识点2 为什么吴震和裴明淮都说官员无俸?官员怎么会无俸?——北魏太和改制前的班禄制 这一点听起来很匪夷所思,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不止是北魏,十六国时期也一样。
十六国朝代更迭快,一团混战,可谓礼崩乐坏,根本来不及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
虽然确实有一些史料可以证实,十六国并非完全无俸,在某些相对太平的时候也是有的,但都是个例。
可能大家要问了,官员没俸禄,靠什么吃饭?这是一个很庞大的课题,我们首先得理解北魏在太和改制前的状况。
这里的篇幅是绝对无法把北魏在历史上属于孤例的情况解释清楚的,也正因为如此,必须跳出惯常的对“朝廷”的认知,才能正确看待北魏。
在孝文改革前,北魏是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制度的。
这个制度指什么?可以说,什么都算。
财政,职官,法典,礼乐,everything。
其混乱和随意的程度,是远远超过普遍的认知的。
以北魏平城时代(即迁洛之前)的财政情况来说,北魏还属于中央集权和部落制并存的情况,这时候的中央财政管理功能几乎为零,大约也就是个仓储职能,什么“国库空虚”这种说法,不合适。
这些问题没法摊开来论述,涉及范围太广,在这里只能强调再强调:不要以一般的观念来想象北魏前期。
自开国太祖道武皇帝起,一直到一统北方结束数百年乱象的太武帝时代,北魏仍然靠战争掠夺过活,官员大多是靠“班赏”活着。
可太武帝把对外战争打完了,基本上就结束了发战争财的日子,游牧民族拓跋鲜卑还是得转向农业生产。
从道武帝的时候,就已经认清了这个道理,太武帝虽然忙着打仗,也还是没忘记这事儿,转型是必须的。
而到了文成帝时代,就是社会矛盾逐渐积累的阶段,最终是在献文帝时代爆发(即《九宫夜谭》的历史背景)。
这一点多说一句,我赞成献文帝太上皇时期拥有绝对权力的观点,所以仍然把延兴年间的献文帝太上皇时期归为献文朝而非孝文朝。
“班赏”自太武帝统一北方后,逐渐趋于消失,虽说仍不时地有赏赐,但绝对比不上发战争财来得舒服。
于是,官员们开始自谋生路。
从目前能够得到的极其有限的史料看来,官员们的法子有:贪污受贿(这个不说了,哪个朝代都一样),北魏官员比较狠的是截朝廷的物资,截到连皇帝亲戚的都敢动;经商,(从孝文帝太和八年颁班禄诏那个历来意见不一的“罢诸商人,以简民事”看来,可能北魏前期有一个商人阶层,为官员甚至皇亲国戚殖货谋利,但是缺乏史料佐证),干得好的话百姓还能一起受惠,觉得此官为大大好官。
相对清廉的官员,那就真是日子苦了,官员也是贫富两极分化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从太武帝开始到文成帝,屡屡下诏说这个贪污成风的事儿,岂止鱼肉百姓,还侵吞国家财产,能不关注么?北魏派大使巡察的制度一直持续到了北魏晚期,查地方官贪污腐败就是大使的一项重要使命。
九宫里面裴明淮所领的东道大使就是典型,也有西道大使、南道大使、畿内大使等等。
加使持节是最高的一等(其下还有持节、假节),刺史及镇将以下皆可斩。
裴明淮这个能斩刺史镇将的特权,是皇帝特别给的,因为他的任务其实并不是查贪污腐败,当然顺便查一查端几个也可以。
当然,如果不解决官员无俸这个问题,贪污腐败是搞不定的。
这也是裴明淮在整个《九宫夜谭》里面到处跑了一转的深刻认知。
北魏从游牧民族转型到农耕定居是必然的,征战掠夺不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就必须打破此前的宗主督护制(这个制度之下,大量隐匿户口对北魏政府是极其不利的),重新定户籍,分田地——事实上,就是后来李冲搞的三长制,这个制度可谓影响极其深远。
《九宫夜谭》这一部只表述了北魏目前的社会现状,至于如何改变,就是第二部的事了。
另外还得要说一下,孝文帝太和八年“始班俸禄”可以作为北魏正式实行比较完备的班禄制的一个标志,但是事实上,班禄制应该从献文帝时就开始实施了,只是可能实施效果未见得好,也不见得全面。
因为《魏书》在这方面记载缺失,所以我们也无法窥知张白泽向献文帝进言“班禄酬廉”后,推行的实际情况。
而“食禄”,其实早在道武帝时代也对部分特殊的官员实行过。
不过这都属于比较深层次的学术问题了,说孝文帝太和八年在北魏首行班禄制,作为考试答案是没问题的。
而孝文帝从太和八年始行班禄制之后,一直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几乎是跟着他的每一次重大改革(如三长制、均田制)在改,不断调整以适应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这个过程持续到了孝文驾崩的太和二十三年。
孝文帝把班禄制作为其改革的第一项,可见其重要意义。
所以,在《九宫夜谭》之后的第二、第三部,这个进程一直都是主线。
北魏建国初,皇权的力量其实是较弱的,部落酋帅拥有大量部落民(比如著名的尔朱氏,或者献文帝时代宠臣万安国家族)。
哪怕是数代皇帝一再离散部落,到了孝文帝以三长制代宗主督护的时期,仍然拿部落酋帅没什么好的解决法子,最后北魏分裂可以说是从一建国就埋下的祸根,是北魏以游牧部落民族入主中原建国所无法避免的内在矛盾,几乎无解。
在皇权强大的时候可以压制,皇权一旦削弱,就急速走向分裂。
孝文帝改革,从长远来看,应该是个清醒的作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温柔病娇攻毒舌疯批受 作品简介 陶烨曾是个杀手,被仇人害死后他本以为人死如灯灭,却没想到成了鬼,还被附身到了同名男大学生身上。 鬼界管理署,直白点就是管鬼的。 不仅要管鬼界的鬼,还得管流连于人间的鬼。 因此陶烨在鬼界管理署的人间办事处开启了996的新生活,今天捉鬼,明天假扮道士处理灵异事件。 只不过陶烨总觉得自己的顶头上司路轶,像是之前被自己杀掉的一个人。 不过路轶好像并不知道这件事,不仅/
被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慕容雪欺骗了,偷爷爷的至宝给慕容雪,半路被慕容雪灭口,地球上的洛白穿越到了主角身上,从此开启了修炼之路。... /
《2.《地球人禁猎守则》作者:千峰一鹤》 2《地球人禁猎守则》作者:千峰一鹤小说全文番外_塞缪尔救助员2《地球人禁猎守则》作者:千峰一鹤, 书名:地球人禁猎守则 作者:千峰一鹤 文案: 星际高糖团宠 路白到外星打工,被招进了一座不得了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他不知道这片森林里生活的猛兽,全是本帝国的王公贵族精英子弟。 /
裴宴穿到古代,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人人尊敬的尚膳女官,结果一睁眼,她又穿回来了。 穿越前的裴宴,是一本娱乐圈文中的对照组女配 她虽然是顶流影帝的亲女儿,却是糟糠前妻所生,在影帝眼中,远远比不上他和豪门妻子一起带大的养女女主 影帝厌恶她,养女嘲讽她,网友骂她丑小鸭痴心妄想,根本不配当影帝的女儿。 穿回来的裴宴表示:傻X的女儿谁爱当谁当。 她随手卤个蛋都分分钟能卖成百上千,混个劳什子娱乐圈,/
前期木头后期情话大师刑警攻梁亭松 全程甜言蜜语偶尔摆烂甜话受许为溪 年上,差一点见证长大 因一起少女失踪案,庆州市局刑侦支队调查组组长梁亭松与艺术学校校长许为溪相识,并揭开黑色交易链的一角。 在一起又一起的案件背后,一桩时经六十多年的大案正逐渐浮出水面。 一开始 许为溪:梁警官,留个电话? 梁亭松:打110就行 再后来 许为溪:我想 梁亭松:不行 而现在 许为溪:梁警官你不行啊 梁亭松:?/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 老套的穿越故事,尾张,桶狭间,上洛,天下人; 一个战国爱好者的私货大放送; 起点式历史文; 腹黑青年成长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