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章 北方铁院的第一课(2/3)

量,核心在人,不在器!再先进的设备,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一颗沉得下去的心!在资源有限、条件艰苦的地方,把手里的‘烂牌’打好,才是真本事!这才是我们‘北方铁院’要教给你们的第一课——在匮乏和粗糙中磨砺精度,在忍耐和务实中锤炼技术!” 张工的话,像一记重锤,敲打在林野的心上。

他之前的不满和怨气,在张工那沉甸甸的经历和话语面前,显得如此幼稚和苍白。

是的,设备落后,环境恶劣,教材脱节,老师或脱离实际或好高骛远……这些都是冰冷的现实。

但张工点出了一个更残酷、也更核心的现实:抱怨没有用。

在这个系统里,在未来的工地上,资源匮乏、条件艰苦是常态。

真正的“第一课”,不是学习那些高深的理论或操作最先进的设备,而是学会在最差的条件下,用最笨的工具,完成尽可能精确的任务!这是一种被逼出来的生存技能,一种在夹缝中求生的“技术”。

他回想起父亲的话:“别怕吃苦。

”回想起老周麻木的“熬”。

张工此刻的教导,似乎用一种更积极、更技术化的方式,诠释了这种“吃苦”和“熬”的内涵——在困境中磨砺技术,在忍耐中寻求精度。

林野默默低下头,再次看向那台老旧的DS3水准仪。

它不再仅仅是一件破旧的工具,更像是一个沉默的导师,一个来自基层最真实、最粗粝世界的象征。

他蹲下身,开始仔细检查脚架的每一个螺丝,用衣袖擦去目镜上的灰尘,动作变得格外专注和沉稳。

他不再抱怨仪器的老旧,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把每一步操作做到极致,把读数误差降到最低。

小组其他成员也受到了感染。

王海用力踩实了转点位置的泥土,李斌拿出笔,在记录本上重新工整地誊写数据,陈涛则拿着计算器反复核对每一步计算。

第二次尝试开始了。

这一次,他们花了更长时间整平仪器,反复确认读数,选择更稳固的转点。

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后背,阳光晒得皮肤发烫。

当最后闭合差计算出来——+4.8毫米!刚好压在张工要求的红线之内! “好!”张工看着记录本上的数据,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不算明显、但绝对真实的赞许,“这次像点样子了!记住这个感觉!记住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那一刻,林野看着记录本上那个来之不易的合格数字,心中涌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种混合着疲惫、释然和沉重明悟的复杂情绪。

他明白了,这不仅仅是测量技术的入门,更是踏入这个庞大而坚硬的铁路系统前,烙下的第一枚生存印记。

这“第一课”的核心,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在资源匮乏、规则严苛、前路未卜的环境中,如何低下头,沉下心,用最笨拙的方式,在夹缝中完成任务的务实与坚韧。

这是一种被现实逼出来的“技术生存论”。

带着这种沉重而复杂的感悟,林野和小组成员收拾着仪器。

夕阳将废弃的支线染成一片昏黄。

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带着优越感的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

一辆崭新的黑色轿车(明显不是学生能负担的款式)停在了不远处的路边。

车门打开,那个在测绘社见过的、穿着崭新工装的“小张”——张明,走了下来。

他手里没拿任何测量工具,只是随意地扫了一眼正在收拾旧水准仪的林野等人,眼神里带着一种毫不掩饰的审视和……怜悯?他没有说话,径直走向正在整理三脚架的张工。

“张工,忙着呢?”张明的语气轻松,带着一种熟稔。

“嗯,刚带完实训。

”张工头也没抬,继续捆扎着脚架带。

“哦,用这些老家伙带新生啊?辛苦了。

”张明笑了笑,目光扫过那台DS3水准仪,语气平淡无波,“我刚从技术科刘科长那儿过来,聊起下个月咱们段里新线路的精测项目。

科长说,这次要用那几台新到的徕卡TS16,精度要求很高,得找技术过硬、设备靠谱的人。

”他顿了顿,像是随意提起,“我记得咱们社里……好像有台还能用的索佳?要不,也借调过去?给社里同学一个接触高端项目的机会?”他这话看似在提供机会,但语气里却透着一丝施舍的意味,以及更深层的试探——试探张工对那台被他称为“不太稳定”的SET2X的态度,也试探着张工在资源分配上的话语权。

张工捆扎脚架带的手猛地一顿,手背上青筋微微凸起。

他缓缓抬起头,看着张明那张年轻、光鲜、带着优越感的脸。

夕阳的余晖落在他黝黑粗糙的脸庞上,沟壑分明。

他沉默了几秒钟,眼神复杂地扫过旁边那几台蒙尘的旧经纬仪,最终,目光落回张明脸上,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种认命的疲惫:“新项目……用新设备好。

社里这台索佳……算了,精度指标确实不太稳定了,别耽误了段里的正事。

你们用新机器吧,稳当。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明脸上的笑容似乎加深了些许,带着一种预料之中的满意。

“还是张工顾全大局。

那我先走了,段里还有点事。

”他点点头,转身走向那辆崭新的轿车,拉开车门,动作潇洒流畅。

引擎再次发出低沉的轰鸣,车子绝尘而去,扬起一片尘土。

林野和其他小组成员站在原地,手里还拿着沉重的旧仪器,默默地看着这一幕。

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和机油的味道,也弥漫着一种无声的、令人窒息的压抑。

张工站在原地,望着轿车消失的方向,久久没有动。

夕阳将他佝偻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在荒草丛生的废弃铁轨上,显得格外孤独和苍凉。

他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弯下腰,背起那台沉重的、装着老旧水准仪的箱子。

箱子压在他并不宽阔的肩膀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吱呀声。

“收队。

”张工的声音疲惫而沙哑,像被砂纸磨过。

林野默默地背起装着塔尺和脚架的袋子,跟在张工身后。

每一步踏在松散的碎石道砟上,都发出沙沙的声响。

他回头看了一眼那片废弃的支线,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正从锈蚀的铁轨上消失。

张明那辆崭新轿车扬起的尘埃早已落定,仿佛从未出现过。

“在匮乏和粗糙中磨砺精度,在忍耐和务实中锤炼技术。

”张工那掷地有声的话语,此刻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悲壮而无力。

他教会了他们在最差的条件下完成任务,却无法改变他们手中只有“最差条件”的现实。

而张明,那个甚至不需要出现在实训场地的人,却轻描淡写地掌控着最新的设备和核心的项目机会。

这,才是“北方铁院”为他上的,最刻骨铭心的“第一课”。

它清晰地揭示了这个系统的运行逻辑:资源(设备、机会、前途)的分配,从不遵循纯粹的技术能力或努力程度。

血统(张明显然与“刘科长”关系匪浅)、起点(他拥有的资源)、甚至话语权(他能轻易定义一台仪器的“可用性”),这些无形的力量,远比技术本身更能决定一个人的位置和未来。

技术可以磨砺,可以精进,但在一个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规则并非对所有人公平的系统中,技术的光芒,往往只能照亮自己脚下那方寸之地,却无法穿透那层层叠叠的、由关系和资源构筑的厚重壁垒。

林野背着沉重的旧塔尺,走在队伍的最后。

废弃支线的尽头,是学校那堵同样斑驳的围墙。

墙外,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

他忽然想起录取通知书上那句激昂的口号:“开启你的职业征程,锻造大国工匠之基!”此刻听来,像一句遥远而空洞的回响。

大国工匠?他低头看了看自己因操作锈蚀仪器而变得脏污粗糙的双手。

或许,他能成为的,只是在最底层、最边缘、用最破旧的工具,默默完成分内工作的……一颗螺丝钉?而张明那样的人,生来就站在更高的起点,轻松地操控着更精密的“工具”,规划着更广阔的“蓝图”。

这“第一课”所带来的阴影,宛如一片沉甸甸的乌云,笼罩在林野年轻的心头。

它远比操场边树荫下的低语更为沉重,那低语或许只是一阵轻风,转瞬即逝,但这阴影却如巨石般压在他的心上,让他难以喘息。

这阴影是如此具体,仿佛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恶魔,张牙舞爪地在他的眼前舞动。

它用冰冷的手指,无情地在他的心上烙下深深的印记,让他无法逃避,无法忘却。

林野深知,未来的道路将会充满更多这样的“课程”。

这些课程或许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但它们都将如这“第一课”一样,给他带来沉重的压力和无尽的挑战。

然而,面对这如影随形的阴影,他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相反,他在深刻洞悉这冷酷现实的同时,内心深处燃起了一股强烈的斗志,开始冷静思考如何在这条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探寻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这信念如同在寒风中点燃的一簇微火,虽然摇曳不定,却顽强地驱散着“第一课”带来的刺骨寒意。

林野深知,抱怨环境、愤懑不公,除了消耗自己宝贵的精力,在这个庞大而坚硬的系统面前,无异于蚍蜉撼树。

张工佝偻的背影、张明扬起的尘埃、老周麻木的“习惯了”……这些画面反复在他脑海中闪回,构成一幅残酷的生存图景。

他不能改变起跑线,无法立刻拥有新设备,更不可能拥有张明那样的“关系网”,但他能掌控的,是自己这双手,和这颗还不愿彻底沉沦的心。

技术,这个曾被他寄予厚望、又在现实落差中几乎幻灭的词,此刻被赋予了全新的、更务实也更悲壮的涵义——它不再是通往“黄金未来”的坦途,而是在布满荆棘与陷阱的轨道上,唯一能用来披荆斩棘、勉强自保的武器。

它不能让他飞黄腾达,但或许能让他站稳脚跟,不至于被轻易碾碎。

决心既定,行动便有了方向。

林野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开始以一种近乎贪婪的姿态,汲取着一切他能接触到的、有用的知识和技术养分,哪怕这养分来自贫瘠的土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课堂上,他不再纠结于吴教授教材里“十年前”的理论是否过时,而是强迫自己吃透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逻辑,理解其物理意义。

当钱副教授在云端推演理想模型时,他会在笔记空白处,结合教材上有限的案例或自己有限的想象,尝试代入实际轨道参数(轨距、轨型、轴重),思考模型在现实中的变形和局限。

他不再奢望老师能给出答案,而是把课堂当作思维的训练场,逼迫自己去模拟实战,哪怕模拟的对象粗糙不堪。

对于马老师描绘的“未来蓝图”,他依旧保持清醒的距离,但不再嗤之以鼻。

他会认真记下那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名称和特性,课后去学校那个藏书有限、网络时断时续的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论文或行业动态简报。

不是为了仰望星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就这样恋着你

晋江2-3-2完结;;;;总书评数:73799 当前被收藏数:4436;;;;【文案一】;;;;财经记者夏沐,高傲冷艳、双商碾压,;;;;最近却被知情人曝出贪慕虚荣、势利拜金,只爱金融大亨... /

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by四弯月

《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by四弯月》 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by四弯月小说全文番外_李元景柳如烟不当咸鱼,王府宠妾的内卷日常by四弯月,??第1章 燕王太强,吓退姑娘 “沈薇,听我一句劝,别当王爷的妾。” “听说王爷体力极强,没有一个侍妾能承受。” 耳畔的声音太吵,沈薇摁住剧痛的太阳穴,还没有从车祸的阴影中清醒。 就在昨日,沈薇苦心经营的公司上市,四年没休假的沈薇,决定给自已放/

《和Omega前女友协议上娃综后》作者:见绥

《《和Omega前女友协议上娃综后》作者:见绥》 《和oga前女友协议上娃综后》作者:见绥小说全文番外_祁颂的郁落的《和oga前女友协议上娃综后》作者:见绥,?」 ─────────── 更多好文请加 内有找书机器人和知乎机器人 可以找知乎、o、jj、废文海棠、抖音热文,影视资源 声明: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逆向命轨

《逆向命轨》 逆向命轨小说全文番外_闻屿野路延宸逆向命轨,?」 《逆向命轨》 正文 第1章 是很俗套的故事。 李溯漠然地坐在桌边,手里拿着刀叉,听他父亲李晟越用那毫无起伏的声调讲述在他没回来的这段时间,家里发生的事情。 于李溯而言,并不算是什么大事。 李晟越在一个月之前,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的街道上,他的车撞伤了一对母子。 /

《强制标记》by豆浆

《《强制标记》by豆浆》 《强制标记》by豆浆小说全文番外_闻泊绥顾黎的《强制标记》by豆浆,强制标记(男a女o) 作者 豆浆 內容簡介 顾黎一醒来就发现自己游荡在了混乱的街区,差一点就要被一个醉酒的alha强暴。 在这个战后的星球,她不过是一个oga,没有记忆、没有常识、就像是一张白纸掉入墨缸。 被裹挟到了他的身边,成为他调节信息素的工具、成为他捣毁星际海盗的棋子、成为他不能宣于人口的平/

我真没想抢男主【快穿】

яμе.(.);;;;穆星辰车祸去世,因为求生欲望过于强烈,灵魂被路人甲系统绑定,他的任务便是要去各个世界扮演路人甲,只要顺利完成任务就有机...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