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51章 我们的大唐,能存在多久?(1/3)

赵庆将自己菜盆中的一根鸡腿夹起来放入父亲的菜盆中,“儿在军中,每日都有荤腥,虽然多是海鱼,但鸡鸭肉每隔两三天也能吃到。

” 父母都露出既羡且喜之色,军中饭食就是好啊,竟然日日非鱼即肉。

这简直是富家过的日子啊。

难怪长子如今长的高大魁梧,浑身腱子肉。

虽说这些年得圣人恩惠,赶跑了鞑子,又是推行均田令又是减轻赋税,大伙儿的日子好过了很多,但也就是吃饱穿暖,小有余粮罢了。

要说鱼肉,一月下来最多吃个三四次。

这已经很好了。

前宋时,一月最多吃上一两次肉。

到了元据时期日子就更差的离谱,别说一年到头难以吃上一次肉,饭都吃不饱,最多不饿死。

“大郎,我听说,我大唐军中伙食,是一日三餐?可是真的?”赵父给儿子倒了一杯米酒问道。

赵庆放下筷子回答:“是真的。

朝食吃面食就菜蔬,加一个鸡子,一两豆子。

午食么,南方吃米,北方吃面,有鱼肉和菜蔬。

暮食也是米面,但没有鱼肉,却有菜蔬。

” 赵母“喔唷”一声,“竟是真的!一日三餐,还吃的这么丰盛,啧啧,朝廷养一个兵,一月光是伙食,要耗费多少钱粮呀!” 一日三餐不说,还吃的这么好,这真是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在他们印象中,只有大户人家才一日三餐。

普通农家,想都不敢想。

真要一日三餐,平均一年一人还不得消耗五六石粮食?那还交不交赋税了? 赵庆道:“队正以下,伙食都是一样。

每人每月伙食费八百文(0.8块银圆)。

” 赵父啧啧道:“厉害!这一年下来,一个兵就是吃掉十块银圆啊。

” 村中百姓,平均每人每年最多吃四块银圆的粮食。

可一个兵的伙食费,是一个村民的两倍半! 伙食能不好么? “当年,侬舅舅当过宋军士卒,一月才吃三百文的粮,那还是精锐了。

侬的伙食,真是比宋军强太多。

” 赵庆喝了一杯米酒,“爹,家中为何有酒?朝廷限制酿酒,说是一斤酒需要三斤粮食来酿。

我大唐粮食仍然不够丰裕,陛下和娘娘还发愁呢。

” 弟弟赵喜笑道:“好教阿兄知道,朝廷限制酿酒,这是大伙儿都知道的,酿酒伤粮的道理,谁不晓得?只是,朝廷是限制酿酒,却不是禁止酿酒。

” 赵父点头,“就是这个理。

私人不得酿酒,只有专卖司买了粮食才酿造一些,县中卖的也不多。

咱家买的三斤酒,那是过年待客喝的。

” 赵庆放下酒杯,“那咱就不喝了,儿也不是客。

” “哈哈。

”赵父大笑,拍着赵庆的肩膀,“我儿怎不是客?侬为国打仗,给咱赵家涨脸,又数年未归,就是客!” 一家人都笑起来。

赵庆问:“今年,咱家打了多少粮食,有盈余么?” 赵父很高兴儿子这么问,“均田令时,咱家分了顾氏的二十亩水田,每年两季,今年年景不错,共收了六十二石谷子,脱壳后得了四十石粮食。

” 粮食数量怎么计算?不是计算带壳的谷子,而是算脱壳后的米麦。

脱壳后,起码要减少三成的分量。

而亩产多少石,算的却是带壳的谷子。

所以一亩田两石谷子,其实也就一石四斗粮食。

江南地区虽然能种两季,可是早稻和晚稻的产量相差很大。

较好的田,晚稻能达到两石。

可早稻产量就要低得多了。

所以,江南二十亩水田,一年两季能收获四十石粮食,其实不错了。

当年,赵家只是顾氏的佃户,累死累活的种了二三十亩田,交完赋税和田租后,只剩下七八石粮食,一家人饥一顿饱一顿,只能勉强糊口而已,只差去当流民了。

赵母道:“四十石粮食,缴纳八石,自家留下十六石吃,再留下六石备荒,还能卖了十石给官府,换了十块银圆,买油盐醋茶和一些必用的物事。

” 为何还要六石备荒? 因为农户靠天吃饭,收成受年景影响很大。

是不是风调雨顺,有没有发害虫,有没有枯叶病、恶苗病、稻瘟,都是难以预料的。

三年两灾也不稀罕,大多是三年一灾。

能四五年一灾的地方,就已经很少了。

丰年当然没事,可是灾年歉收,粮食就紧张了。

所以农家当然要在丰年备荒,弥补灾年带来的歉收。

这也是为何华夏古代农业比较发达,田亩数量也很大,但国家却经常发生粮食危机的原因。

而这也不是兴修水利就能完全克服的。

水利只能对付干旱,可这风大,雨多,虫多,病多,水利修的再好又有何用?朝廷也没办法对付风大,雨多,虫多,病多啊。

赵母继续道:“咱家还种了两亩旱地的棉花,一亩地的桑树。

今年的茧子和棉花,也卖了四块钱。

” 赵庆站起来,来到储存粮食的屋子,打开陶缸,看到满满的粮食。

屋子转了一圈,又看到盐罐有盐,油罐有油。

嗯,屋子漏水的瓦也被换了。

父母兄妹的房中,都换了新被褥,用手一摸,还是棉花的。

一间正房两间厢房,都没有当年的霉味儿,也不复当年破败潮湿的样子。

弟弟赵喜的屋中,还有一把普通的长刀,一张轻弓。

妹妹赵乐娘的房中,还有一盒胭脂水粉,一个梳妆盒,上面还有小铜镜,铜簪子。

竟然连小铜镜铜簪这些东西都有了。

父母房中,还有一个上了两把锁的抽屉,里面应该是银圆了。

好啊。

这要换了以前,家中连铜钱都少的可怜,怎么还能有银子?没见过白银的也大有人在。

赵庆满心欢欣的看着家中的巨变,就这么几间屋子,仿佛在他眼中犹如华屋广厦一般。

黑犬不要钱的甩着尾巴,摇头晃脑、亦步亦趋的跟在赵庆屁股后面,就像一个讨好上级陪着上级到处视察的下属。

等到赵庆回到饭桌上,那黑犬再次盘在他脚下,用毛茸茸的身体温暖主人的脚,十分殷勤。

了解完家中境况,赵庆就更加安心了。

很快,赵母就把话题扯到儿子的婚事上,这是必然的。

“大郎,侬虽然当了武士,有了官身,可过年就二十五岁了。

你不成家,二郎也不好成家。

趁着这次回家,就把亲事办了。

” 赵庆早就知道母亲在这等着自己,他微微一笑:“好教爹娘知晓,儿叙功丙等,以及报到兵部,转过年就能提都尉衔,任职队正。

” 什么? 都尉,队正? 那可是正八品啊,不比县衙警堂的司警县尉低了! 巨大的惊喜,顿时让赵家人高兴的合不拢嘴。

想不到,儿子从军多年,竟然有了如此造化。

然而,更让他们惊喜的还在后面。

赵庆继续说道:“按照我大唐制度,禁军武官正八品,就能在京师分到一处宅子,可以将家人接到长安。

这次儿回来,就是接爹娘和弟妹进京的。

” 还能在长安分到宅子,让他们住到长安,成为天子脚下之民?这,这是真的么? 父母和弟妹简直不敢相信。

不过赵父仅仅高兴了一会儿,就摇头说道: “我和侬娘,哪里都不去。

长安是天子脚下,那可是了不得的金贵之地,咱家都是只会种地的乡下人,去那作甚?能干甚么?人走了,家中的田地怎么办?祖宗的坟墓,谁来祭祀?” “唉,田地就是咱的命,这里就是咱的根,族人亲戚都在这里。

我年近五十,哪里都不去了。

长安再好,也不是咱老家,我们都是乡巴佬,就不去那么金贵的地儿了。

” 赵母也叹息道:“大郎啊,侬真是有了大出息,不枉咱隔三岔五去道社为侬祈福。

娘白天有脸面,夜里做好梦,都是侬争气。

” “不过,长安我们就不去了。

家里的田地还要管,根在这里,不想动弹了,祖宗会不高兴的。

” 赵喜也道:“阿兄,我只会种地,啥事也不会,去长安能干甚?爹娘年纪大了,也要人照料。

我要是走了,家里少了壮劳力,爹娘可怎么办?我也不能去。

” 赵庆道:“放心就是,我每季度军饷,就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鬼吹灯前传之金棺陵兽

清朝末年,四方战乱,民不聊生。本书讲述了摸金校尉前辈张小辫的传奇一生。误入年久失修的前朝贵妃陵墓,见金棺、遇奇人、得奇书、历奇险,习得一身不传之秘。从此也开始了张小辫诡谲的历险传说。破解造畜谜团,率领雁营大战太平军每每涉险,都有深藏不露的神秘人物林中老鬼相助。林中老鬼所言能让张小辫大富大贵,最后却是一场早已安排好的大阴谋。 /

谍影:命令与征服

……唯一能力,就是能分辨出谁是隐藏的日本人,其他的都不太懂…………... /

宠物小精灵之庭树

【阅读须知】 1:本书是神奇宝贝、精灵宝可梦、口袋妖怪的同人小说。 2:本书是无系统、无女主的精灵养成向小说,节奏较慢,需耐心阅读。 3:小智得了冠军。 /

再活一万次

来自宇宙另一种智慧生命的黑科技,意外被陈问今所得。 不知就里的陈问今恰好在思考人若能弥补所有过往遗憾的问题。 然后他发现,周围的一切开始变化,地上的积水化作雨滴飞起;拍动着翅膀的鸟儿扑腾着翅膀退飞;拍碎的浪花重新聚集;连风也突然改了个方向 /

魔幻舞曲

罗莉有三好,柔体、清音、易推倒。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罗莉控。 整个世界即将沉入最深的黑暗之中,而一个无赖少年,却凭着他的无赖本性推倒了一个个罗莉还有御姐,熟女。 美丽的公主,柔软的女骑士,治愈系的小女孩,性格别扭的死灵女法师 是的,本书的作者是个罗莉控。 但是兼爱才是王道。 /

金屋藏娇[穿书]

我是一个睡了一觉就穿书的倒霉鬼,更倒霉的是,还穿成了一篇升级爽文里男主的黑月光,最后被开棺鞭尸的那种炮灰。 穿过来后我才发现,哦,原来这个黑月光不仅黑,连性别都不太对。 为了保住小命,我一边远离男主,一边兢兢业业扮演高冷公主,可我是个理科生,对文言文过敏,谁知道我在书院里上学时有多苦。 有一次,边境骚乱,朝廷准备把公主嫁给几千里外的可汗,以达成秦晋之好。 我只当了两年公主,但在其位谋其政,/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