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48章 唐国密议……远东阴谋(1/3)

李洛很清楚《澶渊之盟》的危害,不在于这个盟约的本身如何,而是这个盟约带来的毒副作用。

他之所以在朝会上借修《宋史》谈起《澶渊之盟》,就是给大臣们上一课,告诫他们:国虽大,忘战必危! 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要保持敢战之心,能战之兵。

李洛认为,《澶渊之盟》后宋辽百年和平,其实盟约本身的作用并不大。

两国的确保持了长期和平,可真的只是《澶渊之盟》的作用么? 只要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就知道不是这么简单。

宋朝当然是不想再打,也不敢再打。

宋廷上下对契丹的畏惧,使得宋太宗北伐大败后再也不敢北伐契丹,一心求和苟安,是不会主动挑事的。

君子嘛! 为此,宋廷严格约束边疆百姓,让他们千万不要得罪契丹人,还禁止一向尚武的边疆百姓“禁习弓马”,免得契丹“误会”。

契丹人越界,也会被边境官吏好说歹说的礼送回去。

可要是宋人敢越界,那不好意思,官吏一定会严厉惩办,还是免得契丹“误会”。

所以宋辽边境,其实很不平等。

这在宋人诗词和笔记中都有记载。

所以无论有没有《澶渊之盟》,宋廷也很难主动出兵挑事。

那么契丹为何要遵守盟约呢? 契丹不南侵,和宋廷的原因完全不同。

宋廷是不敢,也不能。

契丹是不能,而不是不想。

《澶渊之盟》固然约束了契丹的南侵,可绝非唯一的制衡力量,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制衡力量。

要知道,契丹可是在五代时期灭过两个中原王朝,曾经短暂统治中原的夷狄。

契丹人当年在中原地区的屠杀也很多,光是相州,三十年内就被屠城了两次。

导致相州从唐代的繁华大城,变成了名不见经传的小城。

这样的夷狄,怎么可能不垂涎中原的花花江山,不想再次占领中原? 这符合强盗的行事逻辑么? 光靠一纸盟约,就能让这样的夷狄不南侵了? 《澶渊之盟》后,契丹贵族很少南侵,主要是因为不能。

为何不能?看看辽史,看看契丹的内乱有多频繁就知道了。

不是皇族争夺皇位,就是贵族叛乱,很少有稳定的时候。

可以说,辽朝是内乱最频繁的王朝之一。

这导致契丹中后期一直处在动荡之中,使得契丹无暇南侵。

要是皇帝前脚离开上京御驾亲征,说不定后面朝中就有人叛乱。

要是皇帝坐镇上京,派别人统兵南征,那说不定也会发生叛乱。

就是金兵反辽了,契丹贵族还是在无休止的叛乱,内斗。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也不是没有道理,起码在大多数时期,的确就是这样的。

在这种局面下,契丹南征的风险太大。

皇帝固然害怕后院起火,贵族们也不敢轻动。

就是游猎出巡都容易被人政变兵变,别说南征了。

辽朝两百年,光是有史书记载的重大内乱,就有二十八次之多,没有被记载的和不重大的内乱,更是不知凡几。

唯一稳定的圣宗朝,还数次攻伐高丽,镇压渤海叛乱,西征回鹘,北平室韦,东讨女真,一连串的军事行动,也无暇南顾宋朝。

辽圣宗死后,内乱再次频繁上演了。

这才是契丹遵守《澶渊之盟》最重要的原因:内乱频繁,无暇南顾。

所以是不能南侵,不是不想。

那么纯粹以军事的角度,契丹军队有没有灭掉北宋的实力呢? 后世普遍认为,辽军没有灭宋的实力。

对此李洛的观点和主流史观不同。

他认为军事上辽军有灭宋的实力。

确切的说,有灭掉中后期北宋的军事实力。

辽军的腐朽速度,远没有宋军那么快。

宋军的战力,直到太宗时期,其实仍然很强。

唐末五代的尚武余烈,可不是盖的。

宋初的宋军,战力绝对能在历史上排名靠前。

真正的彻底堕落,是在《澶渊之盟》之后。

而辽军的战力,直到灭亡前夕,仍然不差。

阿骨打反辽,辽国在内乱频繁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了十年才亡国,这其中还有宋朝联金灭辽的功劳。

即便如此,宋朝精锐的西军,也在配合金军北伐时,以优势兵力却被辽军残兵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葬送了宋军最后的精锐,统帅童贯狼狈逃回东京。

而耶律大石以区区两万残兵,得以远征西域,建立西辽,一度还曾东征金朝,迫使金军长期在西北保持重兵防守。

为了对付西辽,金朝不得不对西夏怀柔,和西夏结盟。

金军能有多少女真兵?南征灭宋的兵马,很多都是投降的辽军,却能打的宋军屁滚尿流。

可见,中后期辽军的实力,强过中后期的宋军太多。

这个差距,一定比宋初时大。

要是三十万契丹骑兵没有后顾之忧的南下,以战养战,战力孱弱的宋军拿什么抵挡? 起码尽占黄河之北,应该没有问题。

所以,让北宋享受百年太平的,还真不是《澶渊之盟》,而是契丹封建制度先天不足,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使得贵族势力过大,政治动荡,缺乏从容南征的操作时间和空间。

政治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实力。

契丹不能灭宋,就是政治上的实力不足。

也就是说,就算没有签订《澶渊之盟》,北宋没有年年资敌送岁币,契丹还是无力南侵,除非契丹能解决政治上的短板。

是不是很讽刺?按照李洛这个观点,北宋花的其实就是冤枉钱,属于白送。

不花这个钱,契丹也不敢频繁南征,双方不时打一打,宋军还能在辽军压力下保持较强的战力。

那么,宋军就有实力压制党项李氏的崛起,说不定还能趁着党项李氏弱小时灭了他们。

而且,金兵就未必能轻易灭亡战力不弱的北宋,北宋还有可能拿回幽云十六州,和金国在长城一线对峙。

倘若那样,金国无法占领中原,就能保持在塞北的实力,压制蒙古崛起,或者有机会灭了蒙古,蒙古无法崛起,那么…… 李洛不敢想了,越想越觉得,《澶渊之盟》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

“文先生,你来说说吧。

”李洛收回思绪,他希望文天祥说的和他想的差不多。

文天祥道:“回陛下话,臣以为,《澶渊之盟》以钱帛岁币造就宋辽百年无事,是以之后又有宋夏《庆历和议》。

” “《澶渊之盟》乃城下之盟,宋廷名为平等,实为屈事。

安有敌军深入国境,烧杀掳掠,而以钱帛退兵却不为屈事者焉?而后,改赠为纳,若臣侍主,非屈事哉?” “强盗破门而入,大索财货,荼毒内庭,乃出金贿之退兵。

则其家主,非屈事哉?” 文天祥的第一层意思点明,《澶渊之盟》其实一开始就不平等。

别人来到你家里杀人放火,然后你花钱请他离开,两人“和好”,还要年年花钱,后来还曾把“赠送”之名改为“纳贡”之名,这是平等? 天下焉有事理。

文天祥继续道:“《澶渊之盟》后,宋廷忘战去兵,武备废弛,更以金贿故伎,滋养党项李氏,屈求安边,以为计售,实无疑于割肉养虎也。

致党项起西北而兵不能制,元昊割地而立国,三败宋军,遂有西夏。

” 李洛很认同文天祥地说道,这和他的观点一样。

没错,西夏的建立,和《澶渊之盟》关系很大。

宋朝尝到了花钱买和平的“甜头”,导致武备废弛,更形成了花钱买和平的思维。

这才是最危险的。

真的以为花钱就能买和平了。

甚至成为数代君臣的集体意识。

然后呢,当西北的李德明李元昊父子野心勃勃的图谋自立脱宋时,宋廷仍然习惯性的花钱买和平,拿钱滋养李德明父子,导致李德明父子做大。

地地道道的养虎为患。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宋军完全有能力有机会灭了李德明父子的势力。

只是,他们没有用兵,反而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再溺

【番外随机掉落】 那晚姜执宜醉酒,光影交错,男人侧身立在包厢外,抬手转了下打火机。 借火? 嗓音冷淡磁性,意兴阑珊语调也没波澜。 他像在看一个陌生人。 但姜执宜记得很久以前的那个夏。 别人眼里冷淡疏离的周栩应,曾在潮湿的黑夜拥她入怀,动作克制又紧绷:你还有我。 分开那夜雨很大,空气燥热。 周栩应仰头后脑勺抵着沙发,凸起的喉结泛红。 他一声不吭的抽着烟,青灰色烟圈模糊的轮廓不清,声音颓哑的嘲/

鬼吹灯前传之金棺陵兽

清朝末年,四方战乱,民不聊生。本书讲述了摸金校尉前辈张小辫的传奇一生。误入年久失修的前朝贵妃陵墓,见金棺、遇奇人、得奇书、历奇险,习得一身不传之秘。从此也开始了张小辫诡谲的历险传说。破解造畜谜团,率领雁营大战太平军每每涉险,都有深藏不露的神秘人物林中老鬼相助。林中老鬼所言能让张小辫大富大贵,最后却是一场早已安排好的大阴谋。 /

被渣后和前夫破镜重圆了

这年冬末,温禾安失权被废,流放归墟。 她出生天都顶级世家,也曾是言笑间搅动风云的人物,众人皆说,她这次身败名裂,名利皆失,全栽在一个情字上。 温禾安早前与人成过一次婚,对方家世实力容貌皆在顶尖之列,声名赫赫,双方结契,是为家族间的强强结合,无关情爱。 这段婚姻后来结束的也格外平静。 真正令她意乱情迷的,是东州王庭留在天都的一名质子。他温柔清隽,静谧安宁,却在最关键的时候,笼络她的附庸,联合/

再活一万次

来自宇宙另一种智慧生命的黑科技,意外被陈问今所得。 不知就里的陈问今恰好在思考人若能弥补所有过往遗憾的问题。 然后他发现,周围的一切开始变化,地上的积水化作雨滴飞起;拍动着翅膀的鸟儿扑腾着翅膀退飞;拍碎的浪花重新聚集;连风也突然改了个方向 /

完美耦合[男A女O]

林纸穿越到星际时代,变成了女O,原主不止身娇体软,还混进联盟最好的帝国机甲学院,达成了学院几百年未有的门门课程垫底的究极成就。 身无分文,饿到半死,就快要被赶出学院时,林纸忽然发现,这里的每一种机甲,从学院仓库里生锈的复古机械手,到机甲巨头公司还没公之于众的闪闪发光的神秘新型号,跟她的耦合度,全都是百分之百。 十项全能的帝国骄子们: (开始):你说那个弱鸡林纸吗? (后来):给跪了大佬,是/

七个渣攻都觉得孩子是他的〔穿书〕

海添逃跑的第二天,日理万机的霍格元帅才从新闻上知道自己养的小金丝雀床.伴跑了。 他已经玩腻,并不打算找回来。 但,当看到收容所的工作人员说对方怀孕了。 他眼睛一亮。 他家族子嗣稀少,已经很久没有孩子出生了。 他准备看在孩子份上,把海添领回来。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说:元帅抱歉,我们要确定你是不是孩子父亲。 霍格:?这说的什么话。 他只有我一个男人。 工作人员解释:抱歉,先生,他们也是这么说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