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赵庆将自己菜盆中的一根鸡腿夹起来放入父亲的菜盆中,“儿在军中,每日都有荤腥,虽然多是海鱼,但鸡鸭肉每隔两三天也能吃到。
” 父母都露出既羡且喜之色,军中饭食就是好啊,竟然日日非鱼即肉。
这简直是富家过的日子啊。
难怪长子如今长的高大魁梧,浑身腱子肉。
虽说这些年得圣人恩惠,赶跑了鞑子,又是推行均田令又是减轻赋税,大伙儿的日子好过了很多,但也就是吃饱穿暖,小有余粮罢了。
要说鱼肉,一月下来最多吃个三四次。
这已经很好了。
前宋时,一月最多吃上一两次肉。
到了元据时期日子就更差的离谱,别说一年到头难以吃上一次肉,饭都吃不饱,最多不饿死。
“大郎,我听说,我大唐军中伙食,是一日三餐?可是真的?”赵父给儿子倒了一杯米酒问道。
赵庆放下筷子回答:“是真的。
朝食吃面食就菜蔬,加一个鸡子,一两豆子。
午食么,南方吃米,北方吃面,有鱼肉和菜蔬。
暮食也是米面,但没有鱼肉,却有菜蔬。
” 赵母“喔唷”一声,“竟是真的!一日三餐,还吃的这么丰盛,啧啧,朝廷养一个兵,一月光是伙食,要耗费多少钱粮呀!” 一日三餐不说,还吃的这么好,这真是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在他们印象中,只有大户人家才一日三餐。
普通农家,想都不敢想。
真要一日三餐,平均一年一人还不得消耗五六石粮食?那还交不交赋税了? 赵庆道:“队正以下,伙食都是一样。
每人每月伙食费八百文(0.8块银圆)。
” 赵父啧啧道:“厉害!这一年下来,一个兵就是吃掉十块银圆啊。
” 村中百姓,平均每人每年最多吃四块银圆的粮食。
可一个兵的伙食费,是一个村民的两倍半! 伙食能不好么? “当年,侬舅舅当过宋军士卒,一月才吃三百文的粮,那还是精锐了。
侬的伙食,真是比宋军强太多。
” 赵庆喝了一杯米酒,“爹,家中为何有酒?朝廷限制酿酒,说是一斤酒需要三斤粮食来酿。
我大唐粮食仍然不够丰裕,陛下和娘娘还发愁呢。
” 弟弟赵喜笑道:“好教阿兄知道,朝廷限制酿酒,这是大伙儿都知道的,酿酒伤粮的道理,谁不晓得?只是,朝廷是限制酿酒,却不是禁止酿酒。
” 赵父点头,“就是这个理。
私人不得酿酒,只有专卖司买了粮食才酿造一些,县中卖的也不多。
咱家买的三斤酒,那是过年待客喝的。
” 赵庆放下酒杯,“那咱就不喝了,儿也不是客。
” “哈哈。
”赵父大笑,拍着赵庆的肩膀,“我儿怎不是客?侬为国打仗,给咱赵家涨脸,又数年未归,就是客!” 一家人都笑起来。
赵庆问:“今年,咱家打了多少粮食,有盈余么?” 赵父很高兴儿子这么问,“均田令时,咱家分了顾氏的二十亩水田,每年两季,今年年景不错,共收了六十二石谷子,脱壳后得了四十石粮食。
” 粮食数量怎么计算?不是计算带壳的谷子,而是算脱壳后的米麦。
脱壳后,起码要减少三成的分量。
而亩产多少石,算的却是带壳的谷子。
所以一亩田两石谷子,其实也就一石四斗粮食。
江南地区虽然能种两季,可是早稻和晚稻的产量相差很大。
较好的田,晚稻能达到两石。
可早稻产量就要低得多了。
所以,江南二十亩水田,一年两季能收获四十石粮食,其实不错了。
当年,赵家只是顾氏的佃户,累死累活的种了二三十亩田,交完赋税和田租后,只剩下七八石粮食,一家人饥一顿饱一顿,只能勉强糊口而已,只差去当流民了。
赵母道:“四十石粮食,缴纳八石,自家留下十六石吃,再留下六石备荒,还能卖了十石给官府,换了十块银圆,买油盐醋茶和一些必用的物事。
” 为何还要六石备荒? 因为农户靠天吃饭,收成受年景影响很大。
是不是风调雨顺,有没有发害虫,有没有枯叶病、恶苗病、稻瘟,都是难以预料的。
三年两灾也不稀罕,大多是三年一灾。
能四五年一灾的地方,就已经很少了。
丰年当然没事,可是灾年歉收,粮食就紧张了。
所以农家当然要在丰年备荒,弥补灾年带来的歉收。
这也是为何华夏古代农业比较发达,田亩数量也很大,但国家却经常发生粮食危机的原因。
而这也不是兴修水利就能完全克服的。
水利只能对付干旱,可这风大,雨多,虫多,病多,水利修的再好又有何用?朝廷也没办法对付风大,雨多,虫多,病多啊。
赵母继续道:“咱家还种了两亩旱地的棉花,一亩地的桑树。
今年的茧子和棉花,也卖了四块钱。
” 赵庆站起来,来到储存粮食的屋子,打开陶缸,看到满满的粮食。
屋子转了一圈,又看到盐罐有盐,油罐有油。
嗯,屋子漏水的瓦也被换了。
父母兄妹的房中,都换了新被褥,用手一摸,还是棉花的。
一间正房两间厢房,都没有当年的霉味儿,也不复当年破败潮湿的样子。
弟弟赵喜的屋中,还有一把普通的长刀,一张轻弓。
妹妹赵乐娘的房中,还有一盒胭脂水粉,一个梳妆盒,上面还有小铜镜,铜簪子。
竟然连小铜镜铜簪这些东西都有了。
父母房中,还有一个上了两把锁的抽屉,里面应该是银圆了。
好啊。
这要换了以前,家中连铜钱都少的可怜,怎么还能有银子?没见过白银的也大有人在。
赵庆满心欢欣的看着家中的巨变,就这么几间屋子,仿佛在他眼中犹如华屋广厦一般。
黑犬不要钱的甩着尾巴,摇头晃脑、亦步亦趋的跟在赵庆屁股后面,就像一个讨好上级陪着上级到处视察的下属。
等到赵庆回到饭桌上,那黑犬再次盘在他脚下,用毛茸茸的身体温暖主人的脚,十分殷勤。
了解完家中境况,赵庆就更加安心了。
很快,赵母就把话题扯到儿子的婚事上,这是必然的。
“大郎,侬虽然当了武士,有了官身,可过年就二十五岁了。
你不成家,二郎也不好成家。
趁着这次回家,就把亲事办了。
” 赵庆早就知道母亲在这等着自己,他微微一笑:“好教爹娘知晓,儿叙功丙等,以及报到兵部,转过年就能提都尉衔,任职队正。
” 什么? 都尉,队正? 那可是正八品啊,不比县衙警堂的司警县尉低了! 巨大的惊喜,顿时让赵家人高兴的合不拢嘴。
想不到,儿子从军多年,竟然有了如此造化。
然而,更让他们惊喜的还在后面。
赵庆继续说道:“按照我大唐制度,禁军武官正八品,就能在京师分到一处宅子,可以将家人接到长安。
这次儿回来,就是接爹娘和弟妹进京的。
” 还能在长安分到宅子,让他们住到长安,成为天子脚下之民?这,这是真的么? 父母和弟妹简直不敢相信。
不过赵父仅仅高兴了一会儿,就摇头说道: “我和侬娘,哪里都不去。
长安是天子脚下,那可是了不得的金贵之地,咱家都是只会种地的乡下人,去那作甚?能干甚么?人走了,家中的田地怎么办?祖宗的坟墓,谁来祭祀?” “唉,田地就是咱的命,这里就是咱的根,族人亲戚都在这里。
我年近五十,哪里都不去了。
长安再好,也不是咱老家,我们都是乡巴佬,就不去那么金贵的地儿了。
” 赵母也叹息道:“大郎啊,侬真是有了大出息,不枉咱隔三岔五去道社为侬祈福。
娘白天有脸面,夜里做好梦,都是侬争气。
” “不过,长安我们就不去了。
家里的田地还要管,根在这里,不想动弹了,祖宗会不高兴的。
” 赵喜也道:“阿兄,我只会种地,啥事也不会,去长安能干甚?爹娘年纪大了,也要人照料。
我要是走了,家里少了壮劳力,爹娘可怎么办?我也不能去。
” 赵庆道:“放心就是,我每季度军饷,就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他,是一名被判处死刑的精英特工,在他临刑的那一刻,命运眷顾了他的生命,一项绝密任务,让他得到一次以命换命的机会。当这名有着不良血液的精锐混迹在国际大都会中,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不再是特工身份的他,一切都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到酸 /
每个世界明珠都是剧情里面不得好死的恶毒女配。 世界一:古代版带球跑文的恶毒女配 女主是穿越成花魁的现代女特工,与王爷春风一度后带球跑了。明珠是仗着王爷男主不知道女主长相,顶替女主的恶毒女配。贪图荣华富贵,作天作地,怕身份暴露死命陷害女主。 但本该与特工女主相亲相爱的王爷男主,却对她这个小作精神魂颠倒。 世界二:成为男主的小继母后 明珠是男主又蠢又毒的小继母,她打压男主,陷害女主,只为了给自/
【女强】+【医术】+【双洁】夫君不能人道,竟跟恶婆婆恶毒设计把她丢给乞丐!她受尽屈辱,夫君却高中状元治好了病转头害她沉塘而死!重生归来,她反手将恶婆婆丢给乞丐让其身败名裂,揭穿人渣夫君天阉之事让他无颜见人,还彻底断了人渣的为官之路! 虐渣虐得正起劲,突然跑出个郡主想抢她夫君,还屡次恶意加害她!她转身用逆天医术救了权倾朝野年纪轻轻的摄政王,直接成为郡主她嫡母! 新婚夜,摄政王轻拥她,嗓音低沉/
1. 沈晗霜姿容昳丽,进退有度,所求只是觅得良婿度过平淡的一生。 可嫁给平南王世子祝隐洲后,她才知他本有心上人,但那人已成了太子妃,是未来的皇后。 沈晗霜只是他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世上许多夫妻之间也并无情爱,只因合适与习惯也可以相安无事地度过余生。 沈晗霜不愿费心强求更多,更不会再把祝隐洲某些时刻的不知节制当成他动情的证据。 所以发现自己已情根深种时,沈晗霜把心思藏得很好。她继续做祝隐洲温/
我是一个睡了一觉就穿书的倒霉鬼,更倒霉的是,还穿成了一篇升级爽文里男主的黑月光,最后被开棺鞭尸的那种炮灰。 穿过来后我才发现,哦,原来这个黑月光不仅黑,连性别都不太对。 为了保住小命,我一边远离男主,一边兢兢业业扮演高冷公主,可我是个理科生,对文言文过敏,谁知道我在书院里上学时有多苦。 有一次,边境骚乱,朝廷准备把公主嫁给几千里外的可汗,以达成秦晋之好。 我只当了两年公主,但在其位谋其政,/
海添逃跑的第二天,日理万机的霍格元帅才从新闻上知道自己养的小金丝雀床.伴跑了。 他已经玩腻,并不打算找回来。 但,当看到收容所的工作人员说对方怀孕了。 他眼睛一亮。 他家族子嗣稀少,已经很久没有孩子出生了。 他准备看在孩子份上,把海添领回来。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说:元帅抱歉,我们要确定你是不是孩子父亲。 霍格:?这说的什么话。 他只有我一个男人。 工作人员解释:抱歉,先生,他们也是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