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洛很清楚《澶渊之盟》的危害,不在于这个盟约的本身如何,而是这个盟约带来的毒副作用。
他之所以在朝会上借修《宋史》谈起《澶渊之盟》,就是给大臣们上一课,告诫他们:国虽大,忘战必危! 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要保持敢战之心,能战之兵。
李洛认为,《澶渊之盟》后宋辽百年和平,其实盟约本身的作用并不大。
两国的确保持了长期和平,可真的只是《澶渊之盟》的作用么? 只要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就知道不是这么简单。
宋朝当然是不想再打,也不敢再打。
宋廷上下对契丹的畏惧,使得宋太宗北伐大败后再也不敢北伐契丹,一心求和苟安,是不会主动挑事的。
君子嘛! 为此,宋廷严格约束边疆百姓,让他们千万不要得罪契丹人,还禁止一向尚武的边疆百姓“禁习弓马”,免得契丹“误会”。
契丹人越界,也会被边境官吏好说歹说的礼送回去。
可要是宋人敢越界,那不好意思,官吏一定会严厉惩办,还是免得契丹“误会”。
所以宋辽边境,其实很不平等。
这在宋人诗词和笔记中都有记载。
所以无论有没有《澶渊之盟》,宋廷也很难主动出兵挑事。
那么契丹为何要遵守盟约呢? 契丹不南侵,和宋廷的原因完全不同。
宋廷是不敢,也不能。
契丹是不能,而不是不想。
《澶渊之盟》固然约束了契丹的南侵,可绝非唯一的制衡力量,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制衡力量。
要知道,契丹可是在五代时期灭过两个中原王朝,曾经短暂统治中原的夷狄。
契丹人当年在中原地区的屠杀也很多,光是相州,三十年内就被屠城了两次。
导致相州从唐代的繁华大城,变成了名不见经传的小城。
这样的夷狄,怎么可能不垂涎中原的花花江山,不想再次占领中原? 这符合强盗的行事逻辑么? 光靠一纸盟约,就能让这样的夷狄不南侵了? 《澶渊之盟》后,契丹贵族很少南侵,主要是因为不能。
为何不能?看看辽史,看看契丹的内乱有多频繁就知道了。
不是皇族争夺皇位,就是贵族叛乱,很少有稳定的时候。
可以说,辽朝是内乱最频繁的王朝之一。
这导致契丹中后期一直处在动荡之中,使得契丹无暇南侵。
要是皇帝前脚离开上京御驾亲征,说不定后面朝中就有人叛乱。
要是皇帝坐镇上京,派别人统兵南征,那说不定也会发生叛乱。
就是金兵反辽了,契丹贵族还是在无休止的叛乱,内斗。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也不是没有道理,起码在大多数时期,的确就是这样的。
在这种局面下,契丹南征的风险太大。
皇帝固然害怕后院起火,贵族们也不敢轻动。
就是游猎出巡都容易被人政变兵变,别说南征了。
辽朝两百年,光是有史书记载的重大内乱,就有二十八次之多,没有被记载的和不重大的内乱,更是不知凡几。
唯一稳定的圣宗朝,还数次攻伐高丽,镇压渤海叛乱,西征回鹘,北平室韦,东讨女真,一连串的军事行动,也无暇南顾宋朝。
辽圣宗死后,内乱再次频繁上演了。
这才是契丹遵守《澶渊之盟》最重要的原因:内乱频繁,无暇南顾。
所以是不能南侵,不是不想。
那么纯粹以军事的角度,契丹军队有没有灭掉北宋的实力呢? 后世普遍认为,辽军没有灭宋的实力。
对此李洛的观点和主流史观不同。
他认为军事上辽军有灭宋的实力。
确切的说,有灭掉中后期北宋的军事实力。
辽军的腐朽速度,远没有宋军那么快。
宋军的战力,直到太宗时期,其实仍然很强。
唐末五代的尚武余烈,可不是盖的。
宋初的宋军,战力绝对能在历史上排名靠前。
真正的彻底堕落,是在《澶渊之盟》之后。
而辽军的战力,直到灭亡前夕,仍然不差。
阿骨打反辽,辽国在内乱频繁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了十年才亡国,这其中还有宋朝联金灭辽的功劳。
即便如此,宋朝精锐的西军,也在配合金军北伐时,以优势兵力却被辽军残兵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葬送了宋军最后的精锐,统帅童贯狼狈逃回东京。
而耶律大石以区区两万残兵,得以远征西域,建立西辽,一度还曾东征金朝,迫使金军长期在西北保持重兵防守。
为了对付西辽,金朝不得不对西夏怀柔,和西夏结盟。
金军能有多少女真兵?南征灭宋的兵马,很多都是投降的辽军,却能打的宋军屁滚尿流。
可见,中后期辽军的实力,强过中后期的宋军太多。
这个差距,一定比宋初时大。
要是三十万契丹骑兵没有后顾之忧的南下,以战养战,战力孱弱的宋军拿什么抵挡? 起码尽占黄河之北,应该没有问题。
所以,让北宋享受百年太平的,还真不是《澶渊之盟》,而是契丹封建制度先天不足,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使得贵族势力过大,政治动荡,缺乏从容南征的操作时间和空间。
政治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实力。
契丹不能灭宋,就是政治上的实力不足。
也就是说,就算没有签订《澶渊之盟》,北宋没有年年资敌送岁币,契丹还是无力南侵,除非契丹能解决政治上的短板。
是不是很讽刺?按照李洛这个观点,北宋花的其实就是冤枉钱,属于白送。
不花这个钱,契丹也不敢频繁南征,双方不时打一打,宋军还能在辽军压力下保持较强的战力。
那么,宋军就有实力压制党项李氏的崛起,说不定还能趁着党项李氏弱小时灭了他们。
而且,金兵就未必能轻易灭亡战力不弱的北宋,北宋还有可能拿回幽云十六州,和金国在长城一线对峙。
倘若那样,金国无法占领中原,就能保持在塞北的实力,压制蒙古崛起,或者有机会灭了蒙古,蒙古无法崛起,那么…… 李洛不敢想了,越想越觉得,《澶渊之盟》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
“文先生,你来说说吧。
”李洛收回思绪,他希望文天祥说的和他想的差不多。
文天祥道:“回陛下话,臣以为,《澶渊之盟》以钱帛岁币造就宋辽百年无事,是以之后又有宋夏《庆历和议》。
” “《澶渊之盟》乃城下之盟,宋廷名为平等,实为屈事。
安有敌军深入国境,烧杀掳掠,而以钱帛退兵却不为屈事者焉?而后,改赠为纳,若臣侍主,非屈事哉?” “强盗破门而入,大索财货,荼毒内庭,乃出金贿之退兵。
则其家主,非屈事哉?” 文天祥的第一层意思点明,《澶渊之盟》其实一开始就不平等。
别人来到你家里杀人放火,然后你花钱请他离开,两人“和好”,还要年年花钱,后来还曾把“赠送”之名改为“纳贡”之名,这是平等? 天下焉有事理。
文天祥继续道:“《澶渊之盟》后,宋廷忘战去兵,武备废弛,更以金贿故伎,滋养党项李氏,屈求安边,以为计售,实无疑于割肉养虎也。
致党项起西北而兵不能制,元昊割地而立国,三败宋军,遂有西夏。
” 李洛很认同文天祥地说道,这和他的观点一样。
没错,西夏的建立,和《澶渊之盟》关系很大。
宋朝尝到了花钱买和平的“甜头”,导致武备废弛,更形成了花钱买和平的思维。
这才是最危险的。
真的以为花钱就能买和平了。
甚至成为数代君臣的集体意识。
然后呢,当西北的李德明李元昊父子野心勃勃的图谋自立脱宋时,宋廷仍然习惯性的花钱买和平,拿钱滋养李德明父子,导致李德明父子做大。
地地道道的养虎为患。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宋军完全有能力有机会灭了李德明父子的势力。
只是,他们没有用兵,反而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清朝末年,四方战乱,民不聊生。本书讲述了摸金校尉前辈张小辫的传奇一生。误入年久失修的前朝贵妃陵墓,见金棺、遇奇人、得奇书、历奇险,习得一身不传之秘。从此也开始了张小辫诡谲的历险传说。破解造畜谜团,率领雁营大战太平军每每涉险,都有深藏不露的神秘人物林中老鬼相助。林中老鬼所言能让张小辫大富大贵,最后却是一场早已安排好的大阴谋。 /
……唯一能力,就是能分辨出谁是隐藏的日本人,其他的都不太懂…………... /
【阅读须知】 1:本书是神奇宝贝、精灵宝可梦、口袋妖怪的同人小说。 2:本书是无系统、无女主的精灵养成向小说,节奏较慢,需耐心阅读。 3:小智得了冠军。 /
来自宇宙另一种智慧生命的黑科技,意外被陈问今所得。 不知就里的陈问今恰好在思考人若能弥补所有过往遗憾的问题。 然后他发现,周围的一切开始变化,地上的积水化作雨滴飞起;拍动着翅膀的鸟儿扑腾着翅膀退飞;拍碎的浪花重新聚集;连风也突然改了个方向 /
罗莉有三好,柔体、清音、易推倒。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罗莉控。 整个世界即将沉入最深的黑暗之中,而一个无赖少年,却凭着他的无赖本性推倒了一个个罗莉还有御姐,熟女。 美丽的公主,柔软的女骑士,治愈系的小女孩,性格别扭的死灵女法师 是的,本书的作者是个罗莉控。 但是兼爱才是王道。 /
我是一个睡了一觉就穿书的倒霉鬼,更倒霉的是,还穿成了一篇升级爽文里男主的黑月光,最后被开棺鞭尸的那种炮灰。 穿过来后我才发现,哦,原来这个黑月光不仅黑,连性别都不太对。 为了保住小命,我一边远离男主,一边兢兢业业扮演高冷公主,可我是个理科生,对文言文过敏,谁知道我在书院里上学时有多苦。 有一次,边境骚乱,朝廷准备把公主嫁给几千里外的可汗,以达成秦晋之好。 我只当了两年公主,但在其位谋其政,/